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网友发现1985版“舌尖儿” 介绍改革开放初期生活

2017-03-30 12:01:13    北京晨报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1985版“舌尖儿”居然今天才看到!

年前,《舌尖上的中国》首播,人们对美食和生活的追求,中国各地的美食生态着实让人惊艳。近日,一部三十年前日本拍摄的《中国之食文化》被细心的网友找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家常便饭和顶级烹饪技艺,从“民以食为天”的角度展示出一个不一样的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片中展现的一些菜式,现在已经不再制作。

新发现 介绍美食文化 “首映”飞机航线

《中国之食文化》系列一共五集,分别介绍了北京、广州、江南(江浙沪)、四川等地饮食文化和烹饪技艺。在纪录片策划方龟甲万看来,中华料理博大精深,既有平民的日常之味,又有宫廷国宴的刁钻菜式。片中选取的餐厅也都是知名餐饮企业,除了隆福寺小吃外,全聚德、东来顺、烤肉宛、丰泽园等老字号也纷纷亮相,展现自己的招牌菜。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开始改革开放,陆续将旅游签证发给外国人,日本拍摄者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顺利完成取材拍摄,拍摄时间是在1985年。

龟甲万是日本一家有350年历史的酱油厂,它和丰田、索尼一样是日本著名企业的代名词。全聚德参与拍摄的员工介绍,这部纪录片是在当时日本飞抵中国的飞机航线上播放的,意在向来到中国的日本游客介绍中国的美食文化,让日本游客了解中国的历史与中国人的生活。

品今夕 -听鹂馆

当年“活吃昆明湖鱼”

在这部纪录片的广州篇中,当年的菜市场还见有各种野味出售,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才出台政策对“野味”实施保护。而“山中走兽云中燕,陆地牛羊海底鲜,猴头燕窝鲨鱼翅,熊掌干贝鹿尾尖”也曾被奉为宫廷菜式。纪录片中,就拍摄了颐和园内听鹂馆饭庄的一道“活吃昆明湖鱼”:一条活跃乱跳的大鲤鱼,经过刮鳞、开肚、洗净、改刀、油炸、浇汁等多种工序之后,端上桌时两腮仍不停张合,等吃完剩下鱼骨架,仍可见鱼嘴在微动。甚至还有这样的精确数字:烹制过程约4分钟,当鱼端上餐桌,鲤鱼的嘴巴能张合81下。

如今“活吃”早已是“传说”

如今,这道菜和片中诸如仿膳“红烧熊掌”等很多“野味”及“活吃”的菜式一样,早已成为“传说”。听鹂馆餐厅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部纪录片她没有看过,但是如果从时间上看,这道“活吃昆明湖鱼”基本上是拍完纪录片没多久,就不再做了。“活吃昆明湖鱼”其实是听鹂馆全鱼宴的“扛把子”,纪录片里面也完整记录了全鱼宴的菜品,后来随着人们口味的变化和饮食习惯的多样,“全鱼宴”也成了历史,现在听鹂馆餐厅也不再承接“全鱼宴”。

这位工作人员说,以前从昆明湖里“现捞”活鱼的说法也确实属实。但后来随着食品安全相关的政策法规逐渐完善,听鹂馆餐厅的食材都必须要从正规的渠道进货,需要具有检验检疫等证明,所以现在即使再制作鱼菜,也不可能再从昆明湖“就地取材”。

-隆福寺小吃店

当年双色馒头尽显平民之味

纪录片的北京篇标题为“平民之味 宫廷之味”,北京百姓的日常饮食反映出的是当时人们生活踏实淳朴的幸福,曾经的隆福寺自由市场、隆福寺小吃店甚至开头一闪而过的崇文门菜市场,都勾起众多观众的回忆。

纪录片详细记录了“双色馒头”的制作方法。因为添加了红糖,所以双色馒头不只是好看,还很有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