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弦歌不辍,文脉绵延不绝。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来到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步行察看古街风貌,观看苏绣制作,体验年画印刷,强调“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
历史发其源,文化铸其魂。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百花园里独树一帜,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走进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文瀚阁,宋代石刻天文图穹顶高悬,寓意着中华文明如星空般浩瀚璀璨。不仅是天文历法,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哲学思想、民本理念等在世界上影响深远,有力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有我们今天的成功道路。”拥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精神,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
守住我们的根和魂,需要物质上的继承保护,更需要精神上的积淀与升华。“自强不息”的奋斗品质,“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民惟邦本”的治国理念,“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中国人独特的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表现出的韧性、耐心、定力,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走向复兴的民族,离不开价值追求的指引;砥砺奋进的征程,必定有精神力量的支撑。今天,弘扬民族精神,淬炼“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的韧性,增强“我们对于时间的理解,不是以十年、百年为计,而是以百年、千年为计”的耐心,保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定力,从5000多年文明发展的苦难辉煌中走来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必将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一路向前。
姓,是某一氏族或家族的共同符号。无论古今,每人都有一个姓。《百家姓》里所列的是一些常见的姓氏,这些姓所用的字较常用,易于辨认。
由新疆博物馆精心打造的“中华史册——新疆出土文献展”自2023年8月亮相以来,不断吸引观众的目光。日前,记者来到展厅,在一件件跨越千年的珍贵文书中,品读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
近日,“澄古匠心——伍炳亮家具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该展览系统呈现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伍炳亮40余载创作生涯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带领观众走进中国传统家具的艺术世界。
音自大唐来。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西安鼓乐,是我国保存完整的大型合奏乐种之一。通过东仓鼓乐社乐师们的创新演绎,西安鼓乐穿越千年,绕梁不绝。
南京博物院是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依托单位、近现代纸质文献脱酸保护技术重点实验室。10年来,南京博物院在纸质文物传承保护方面持续探索,科研成果不断注入,文保能力不断增强,一代代文物工作者接续努力,让古老纸张绽放更多光彩。
人头攒动在“四叶草”里,热情与期待传递在一次次握手和相拥中。11月5日至10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国际朋友圈大聚会。
走上发言席,网络编剧于小千先抛出了自己的思考:“面对当下创作火热而作品易朽的市场,我们和我们的作品何以生存,何以自处,何以竞争?”注视着台下的同学,他想了想说:“这次研修采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