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盗墓与反盗墓:吴邪仍在,不见天真?

2017-06-10 20:18:39    新华社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西安6月10日电 题: 盗墓与反盗墓:吴邪仍在,不见天真?

新华社记者 毛海峰

近年来,盗墓类的文学和影视作品层出不穷,这些作品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以神秘、曲折、恐怖的内容吸引了大量读者。但是真实的盗墓贼是怎么样的?如何防范和打击盗墓行为?如何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在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前,记者在文物大省陕西省对一线文物保护人员进行了采访。

盗墓贼:“摸金校尉”今仍在

盗挖文物,进行黑市交易可以说是一本万利。“在盗墓贼眼中,陕西关中地区就是‘出活’的地方。”负责文物保护的一位县博物馆副馆长告诉记者,这里有大量的周、秦、汉、唐的古墓葬,由于古人“视死如视生”,风行厚葬,自古以来就是盗墓贼较多出没的地方。

宝鸡市凤翔县是秦国中期的国都雍城遗址所在地,地下文物众多。记者在这里采访了解到,一位秦国国君的墓葬区累计有270多个盗洞,这些大大小小的盗洞来自多个朝代,算下来,自这位国君下葬后平均每10年就会被一个盗墓贼“探望”一次。

现代的盗墓贼也没有放过陕西这个文物大省。陕西经常有重大考古发掘惊现于世,这时时吸引着不分法子的眼球。从这几年的实情看,每次重大考古发掘工作之后,就有犯罪分子出现。

2016年陕西周原遗址发现大型车马坑,发掘工作结束之后,在此区域先后抓获了11名犯罪嫌疑人。据统计,近5年来,陕西省累计破获文物犯罪案件高达209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190名,追缴文物9116件。

与前辈们相比,现代盗墓贼手段更高明,除了洛阳铲、金属探测仪等工具外,手机互联网的应用,使得各地素不相识的盗墓贼开始“全国协作”。在陕西省今年刚破获的一起盗墓案中,文保人员发现,盗墓团伙成员来自不同的省份,互相之间并不认识,是通过互联网才结合在一起。他们有的提供盗墓线索、有的进行勘探、有的负责挖墓、有的专做销售。效率大大提高,一个原本10天才能盗完的古墓葬,现在最多3天就能完工。

文保人员:魔高一尺 道高一丈

我国自古就对“掘冢”的盗墓行为给予重刑。面对猖獗的盗墓违法犯罪,一线文保人员采取了一切可能的措施,与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