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福州市民亮 “珍宝”逛集市藏乡愁(2)

2017-06-11 14:50:41      参与评论()人

老报人的老报纸

一张张记载清末到民初的报纸,重现历史上的福州。作为福建省私人博物馆第一人,同时也是福州媒体的老编缉鲍国忠晒出了清末到民国的福建老报纸,其中有清末的《福建新闻》,民国初的《左海日报》《共和》,黄乃裳办的《伸报》,由中共闽北分区委办的《红旗》,解放前夕福州一中地下党办的《小火星》,报业先驱林白水在北京办的《生春红》副刊等。而黄乃裳1896年在福建创办的《福报》,被认为是中国人自己办的第一份现代报纸,也亮相集市,令观者啧啧称奇。

收藏了近两万张老电影海报和几百张福州老照片的张康铭,此番精挑细选了一批藏品来逛集市。《舞台姐妹》《城南旧事》《金光大道》《熊迹》《牧马人》……这些电影海报带有时代色彩,生动传神,每幅海报上都有电影制片厂厂名,导演和主要演员的名字,记载了中国电影的发展道路。

而照片中,则可看到百年前福州人赛龙舟,民国时期市民逛鼓岭老洋房、仓山老民居、福州城南公园(现南公园),还有被日本飞机轰炸后的福州街区和英华学校。张康铭认为,这此珍贵的资料记录了那些消失或正在消失的福州印记。

主藏古籍善本的程章镜手持1938年版的《福建通志》,讲述风云往事。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政府委任福建巡按使许世英修志,聘请沈瑜庆、陈衍任总纂人。通志局设在乌石山“涛园”沈葆祯祠内,从1916年开始编修,有40多人参与。民国版《福建通志》有600多卷约1000万字,除盐政、水利等数志外,皆由陈衍一人经营编纂,该《通志》迄今仍是福建省志中最为完备的一部。

《炼狱》的“戏窝”记忆

“我在福州台江区长大,上世纪80年代那是‘戏窝’,几步路扎堆五六家剧院。”打小就是戏迷的林辉说。他带来闽剧唯一的一部有声电影《炼印》的文献资料,包括电影海报、节目单、连环画剧本、报纸报道、杂志期刋报道等。

《炼狱》是上世纪五十年代闽剧黄金时期的力作,曾获1954年华东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剧本一等奖第一名。“闽剧丑角三宝”林赶山、林务夏、唐秀山和闽剧小生表演艺术家李铭玉齐齐亮相。去年福建省实验闽剧院还带着该剧中的精彩折子戏晋京献演。“如今小孩子不太会说福州话,闽剧传承面临断层,我希望把闽剧历史收藏在家。”林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