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泥模泥哨泥绣球……民间技艺面临失传(图)

2017-11-20 15:02:01    燕赵晚报  参与评论()人

杜计法向小学生们展示他制作的泥模、泥哨和泥绣球。

  泥模泥哨泥绣球

  民间技艺望传承

  民间艺人希望古老手艺不失传

文/图 本报记者 李兵 通讯员 赵志勇

泥模、泥哨、泥绣球……这些造型粗犷、线条简练,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文化气息和民间艺术魅力的“玩意儿”,现如今已不多见。尤其是其中俗称“响蛋”的泥绣球,中间镂空,球面雕刻出美丽的花纹,球体中间放着一颗泥丸,用手一摇,如同摇着一个铃铛。这些民间乐器和工艺品,都出自赵县一名民间艺人之手,他叫杜计法。从掌握制作手艺伊始,四十多年来,他一直在寻求着如何将这个民间手艺更好地传承下去。

高中毕业后掌握泥模制作工艺

“孩子们,这次教你们的泥绣球学会怎么做了吗?”“学会啦,这可比捏橡皮泥好玩多啦!”“杜老师,您多开几节手工课吧,我们可喜欢跟着您学捏泥巴呢!”……

11月17日下午,赵县停住头小学的教室内,当一节手工课结束时,面对眼前一群小学生们手中拿着的那一件件泥质“小玩意儿”,代课教师杜计法满脸的欣慰。

今年60岁的杜计法是赵县南杨家庄人,是一名退休小学语文教师。1973年,高中毕业的杜计法跟随父亲在生产队干活儿。看着瘦弱的儿子拎着铁锨在田间辛苦地忙碌,怀揣一身本事的杜宝兴决定,将捏泥模的手艺传给儿子。

在村里老人们眼中,杜宝兴是位能人,不仅会制作泥模,还擅长绘画,制作风筝,只是杜宝兴之前觉得这些技艺上不了台面,又不能靠其出人头地,便一直不愿意教给儿子。决定让儿子学习传统手艺,杜宝兴考虑一来这门手艺不会失传,二来在不得已的时候还能混口饭吃。得知父亲要教自己捏泥模,杜计法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同龄的朋友,大家都嚷嚷着要学。就这样,他和几个朋友一块儿跟着父亲学习捏制泥模。

教得认真,学得用心,很快,这些孩子们就掌握了制作泥模的窍门。尤其是看过村里的露天电影《第八个是铜像》后,杜计法和伙伴们还合作塑了一尊电影主角易普拉辛的半身泥像。这尊塑像后来被赵县文化馆选为精品,进行了公开展览。第一件作品的成功,让杜计法颇受鼓舞。

关键词:杜计法绣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