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国宝”故事:秦杜虎符与废品站擦肩而过

2017-12-22 20:58:09    中新网微信公众号  参与评论()人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外径4.6厘米,金香盂直径2.8厘米,链长7.5厘米。香囊上的葡萄花鸟纹的唐朝代表性装饰纹样之一,葡萄寓意五谷丰登、子孙兴旺,花鸟纹形态活泼,生机勃勃。

这件文物的发现同样来源于机缘巧合。上个世纪70年代,西安市南郊何家村一处工地内,现场工人在挖地基的时候一下挖出来一个陶瓮。一打开,全场鸦雀无声,里面都是宝贝!后来,文物专家又在第一个陶瓮出土地北侧不远处,挖出了第二个陶瓮。其瓮口是一块方玉,方玉下面摞着银盘、银碗。金盆、金筐宝钿团花纹金杯、玉带、银盒、鎏金鹦鹉提梁银罐、葡萄花鸟纹银香囊等器物都在里面,琳琅满目。这边是陕西历史博物馆里面有名的何家村唐代窖藏。

唐代香囊为金银制,是当时“白富美”日常生活的必备之物,是一种时尚、高贵的象征。

相传安史之乱中,唐玄宗出逃,在马嵬坡被迫赐死杨贵妃。之后,唐玄宗思念杨贵妃,曾派人到马嵬坡“秘令改葬”,当挖开坟冢时,“肌肤已坏,唯香囊犹在”。可见唐代香囊质量的确过关,消费者也不需维权。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这件文物的精妙之处在于下部球体中的机环。香囊中的持平装置完全符合陀螺仪原理,这样无论外壁球体怎样转动,由于机环和金盂重力的作用,香盂始终保持重心向下,里面的香料不致撒落于外。这一原理在欧美是近代才发现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领域,而中国最晚在1200年前的唐王朝时就已掌握了此项原理。尽管已经经历了一千多年,香囊却仍然玲珑剔透,转动起来灵活自如,平衡不倒,其设计之科学巧妙,令人叹绝。

懿德太子墓《阙楼仪仗图》壁画:父爱的见证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唐中宗李显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帝王。他的父亲、母亲、弟弟、儿子、侄子都当过皇帝,如果算上他自己,李显这一生竟然遇到过六位皇帝,正因如此,人送雅号——“六位帝皇丸”。

尽管名号很大气,但李显却算得上是个不如意的人,自己多次被废不说,他的嫡长子李重润,也因政治斗争而被送上断头台。在李显第二次登基为帝后,他追封儿子李重润为懿德太子,将其重新安葬。

懿德太子墓《阙楼仪仗图》壁画 陕西历史博物馆

在懿德太子墓《阙楼仪仗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建筑形式——阙楼,它由高到低共分三层,表明此阙楼为三出阙,这超出了太子本应使用二重阙的标准,显然是由于“号墓为陵”而使用了皇帝的阙楼规格。《仪仗图》表现的是城墙内规模宏大的仪仗队,由步行卫队、骑马卫队和车队三部分组成,共计104人。

懿德太子墓《阙楼仪仗图》壁画 陕西历史博物馆供图

从这件国宝中我们大概能看懂唐中宗李显对于儿子深深的思念和愧疚,在画中建立一座虚拟的皇宫,让早逝的儿子成为那个世界最尊崇的帝王。

一不留神,关于这三件国宝小编的剧透有点多,不过正如那句话所说“有一千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关于历史故事、国宝文物的理解和喜爱,每个人都有所差异。

兽首玛瑙杯。陕西历史博物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