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李立三夫人李莎生前回忆“朋友圈”(2)

2016-05-20 11:59:21  北京青年报    参与评论()人

1986年7月,李莎写给胡耀邦的信中说:“我知道中国有‘结草衔环’之说,这是表示一个受到知遇之恩的人的心情的,我也怀着同样的感情,将于有生之年努力工作,把我的全部精力奉献给立三同志的祖国(也是我的第二故乡)。”

虽然李莎参加了《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俄语版审订、《周恩来选集》俄语版审订,但是与中共高层的交往并不密切,李立三因为“立三路线”早已淡出了核心权力圈,而中苏交恶又让苏联人李莎处境尴尬。

不过,这并不影响李莎对中共高层人物的观察,尤其她在文化背景上的差异,让这种观察更耐人寻味。作家王蒙讲述过李莎的一个小故事,“李莎说立三与她在文化上的差异。立三自己抢先上了公共汽车,李莎气得站在下面不走,立三大汗淋漓地跑回来,令人失笑。”

王明开口就是官腔

1936年2月,22岁的李莎与李立三结婚。按照中共党内规定,李立三结婚必须经过党组织批准,于是,在共产国际柳克斯公寓,李莎见到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负责人王明。

李莎回忆说,“王明个头不高,五官比较秀气,俄语也讲得很好,但他神态高傲,开口就是官腔,让人听着很不舒服。我还注意到他和立三讲话的语气相当冷淡,立三也同他保持了距离。两人貌合神离显而易见……王明在柳克斯公寓占据了一套宽敞的套房,平时深居简出,高高在上,对普通同志不屑一顾,只愿和大人物们打交道。”

虽然王明的态度冷淡,但是并没有阻止他们的婚姻。随后,李莎与李立三办了两次简单的婚宴。第一次是在柳克斯公寓,这个只有中国人的婚宴一共宴请了十几个人。瞿独伊曾告诉笔者:她和母亲杨之华参加了婚宴。“我当时还不到14岁。那个房子也不大,就是一个通房,里面一个帘子挡着的便是睡觉的地方。”参加婚宴的还有陈云等人。后来,李立三又亲自掌勺,在李莎母亲家里炒了一桌子中国菜,款待她的亲友。

王光美妩媚而端庄

1949年春,中共中央告别农村转移至北平香山。李立三一家也在同年5月住进香山别墅。

在香山,李莎总会遇到一个奇怪的问题:“吃饭了吗?”

李莎回忆说:当我带着孩子出去散步时,无论何时遇到什么人,总会听到同一句问话:“吃饭了吗?”他们为什么对我吃饭了没有这么感兴趣?我感到有些不可理解,但出于礼貌每次我只得按实际情况回答,后来才慢慢明白,这是中国人互相打招呼的方式。“千百年来,中国老百姓大多一直过着饥寒交迫的穷困生活,吃饭问题至关重要,最受关注。” 李莎解释说。

在香山,李莎没有见到周恩来和刘少奇。周恩来在城内办公,刘少奇此时已秘密前往苏联。不过,李莎见到了刘少奇1948年8月21日在西柏坡新婚的妻子王光美。“有一次,我和立三在香山散步,迎面走来一位女性,她身材姣好,面庞清秀,穿着合身而得体的裙子和白色的短上衣,妩媚而端庄。她停下步来,温文尔雅地与立三交谈了一会儿……我和王光美虽然交往不多,但我一直佩服她的教养和品质。”

毛泽东舞步独特

中共高层从香山迁居中南海之后,李立三经常去开会或者看望老朋友,李莎陪同看望了朱德、刘少奇、林伯渠、李富春、蔡畅等人。每逢周末,中南海都要为高级干部举办舞会,护士和文工团的女演员前来伴舞。中共领导干部跳交际舞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延安窑洞时期。在20世纪30年代末,美籍医生马海德的夫人带来第一部留声机,开始在自己的窑洞内组织小型舞会,并教会了毛泽东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