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周总理交给曹禺的任务(2)

2016-06-01 16:45:07  天津日报    参与评论()人

然而,环境有时就是爱开善良人的玩笑。综观曹禺一生的戏剧创作,一个事实我们也毋庸讳言:那就是在当年能写出《雷雨》《日出》《原野》的他,在1949年之后所写的《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新戏,却是一部不如一部。即以《王昭君》为例,当上世纪70年代末创作完成并被搬上戏剧舞台时,虽然国内反响强烈,好评一片,但那更多的是人们对老作家、老艺术家们在历经多年磨难后重出“江湖”的一种心理补偿与情感接受,其实与作品本身关系不大。对于这部戏,写作是否“有感觉”,人物是否“熟透了”,主题是否“晚形成”,曹禺没讲,或许也没法讲。否则自1978年完成《王昭君》后,心中总想再写几部“大戏”的他,为何至1996年故去的18年间,再也没有一部剧作推出;1949年以前的16年写出七部大戏,1949年之后的47年为何只写了三个剧本。其实回答这些并不困难,他在1935年写的《日出》中已给出了答案:“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给后面。但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曹禺不是陈白露,但曹禺的写作辉煌只能出现在他最熟悉“有感觉”的陈白露年代。这与曹禺本人的艺术功力无关。

记得那天采访结束,曹老欣然命笔,为小报题词:“为祖国四化建设,多出书,介绍好书,做好出版发行工作。天津书讯报创刊三周年 曹禺 一九八五、十、十三 北京”。此题词刊登在1985年10月30日《天津书讯》报眼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