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王杨秀清“逼封万岁”,学界历来多视为触发“天京事变”的直接导火索。“逼封”一说,从太平天国方面的记载来看,仅见于忠王李秀成兵败被俘后的自述。李秀成说:“因东王天王实信,权托太重过度,要逼天王封其万岁。那时权柄皆在东王一人手上,不得不封,逼天王亲到东王府封其万岁。”
还有“加封万岁”说,来自翼王石达开临刑前的口供:“洪秀全本欲杀杨,口中不肯,且故意加杨秀清为万岁,韦昌辉忿气,把杨秀清杀了。”
石达开与李秀成,分别为太平天国前期及后期的中枢重臣,石更是事变的当事人之一,他们不约而同都“供认”有封杨秀清“万岁”之举,可以互相印证,确有其事。问题在于“逼封”还是“加封”,一字之差,暗含无限玄机。
“逼封”“加封” 空穴来风?
“逼封万岁”之说,同样见于“天京事变”时期撰写的文人笔记《金陵杂记》及《金陵省难纪略》,两书所录具体情节较为详细,兹一并摘录如下:
咸丰六年秋,东贼杨秀清欲夺洪秀全伪位,……于七月间假称天父下凡,传洪逆之子不至,洪自往焉。入东巢,杨逆踞坐不起,云天父在此,洪逆即跪。杨逆假天父语问洪逆云:尔打江山数载,多亏何人?答云:四弟。杨云:尔既知之当以何报?答以愿即加封。随出向众党云:嗣后均宜称东王为万岁,其二子亦称万岁。贼众诺,杨色稍霁,洪亦不转。(《金陵杂记》)
一日,(杨秀清)诡为天父下凡,召洪贼至,谓曰:“尔与东王均为我子,东王有咁大功劳,何止称九千岁?”洪贼曰:“东王打江山,亦当是万岁。”又曰:“东世子岂止是千岁?”洪贼曰:“东王既万岁,世子亦便是万岁,且世代皆万岁。”东贼伪为天父喜而曰:“我回天矣。”(《金陵省难纪略》)
《金陵杂记》作者署名“知非子”,《金陵省难纪略》则为张汝南所撰。他们二人都曾在天京生活过,成书之时“天京事变”尚未结束,史料价值颇高。从“东贼”“洪逆”这样的称呼字眼,可知他们所处的立场,与翼王、忠王二人截然不同。但两书中所录事变诸情节,是“闻之于遇难播迁之人及被掳脱逃之辈”或“访闻确切得以附入”,并非作者亲眼目睹,故不可尽信。
这两份当时的史料,均记载了“召洪贼至”“入东巢”,即杨秀清逼洪秀全亲到东王府的细节。据太平天国官书《天父圣旨》和《天父下凡诏书》所载,由东王杨秀清代言的“天父”下凡如需传谕天王,一般惯例是东王到天王府“传达”。唯一的一次例外,是1856年8月15日(太平天国丙辰六年七月初九日,咸丰六年七月十五日),《天父圣旨》所载杨秀清最后一次代“天父”传言:“午时,天王御驾至九重天府(东王府)。”此时离“天京事变”爆发杨秀清被杀,只有短短半个多月了。由此可进一步印证,李秀成自述及上述两书提及的天王亲赴东王府之行,并非虚构。
笔者认为,石达开所述洪秀全主动“加封”杨秀清以激变的说法不尽合理。它更多是表明,石达开对洪秀全玩弄政治权术是很反感的,因为他当年被迫出走天京,流落四方,以致最终败亡,正是身受其害之故。
首先,既然石口供称“韦昌辉请洪秀全杀杨秀清”,他主动请缨,说明早有“诛杨”决心,洪秀全根本没有必要再搞“加封”来故意刺激韦;其次,“加封万岁”如此大事绝非儿戏,如果韦没有被激怒,洪何以善后?第三,诸多史实说明,洪秀全本人权欲极强,他绝不会主动出让天子名器和帝王专称——这是仅为洪本人保留下来的一项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