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这版《彩虹》更贴近德昂族文化(2)

2016-08-22 02:50:13  新京报    参与评论()人

蔡金萍说,这次的采风对剧组工作人员是一次很好的学习和洗礼,她也对原剧进行了更深的打磨。比如上海的孩子们到了云南,云南当地的德昂族、景颇族、傣族的孩子会穿上五颜六色的民族服饰,进行一个欢迎仪式,为上海的新朋友们唱起山歌。剧中还穿插了“迎宾茶”、“道歉茶”等德昂族的茶文化礼仪,别具特色。

在采风过程中,剧组记录下了德昂族歌王、年届七旬的非遗传承人李腊拽老人歌唱的民族山歌,也录下了荣获过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的《水鼓舞》。修改后的《彩虹》,以水鼓舞作为欢迎仪式,而剧中女主角玉环也唱了两首德昂族的山歌。

此外,在《彩虹》原作中,两个德昂族孩子分别叫“山妹”和“狗剩”。为了更贴近真实,剧组还听取德昂族老乡的意见,男孩改叫“腊狗子”,女孩改叫“玉环”,以更符合本地特色。今年的新版《彩虹》还在服饰上融入了更多的民族元素,以银饰、五彩毛球点缀出德昂族特色的审美,在音乐上结合了当地的乐器,如葫芦丝、吹山叶等。多媒体方面,剧组工作人员在云南的热带雨林中录下自然的声音,让剧场里的观众如同身临其境。剧情和人物设定等方面也更加还原了德昂族的原汁原味,让故事生动好看、接地气。

剧评

全剧的思想内涵在情节的发展中逐渐丰富,剧中出现的那道“彩虹”,就如架设在城乡不同地域孩子们心中的那座桥梁。剧中人在依依惜别时的情感流露和放声歌唱,传递给小观众们的是一份感动和责任。生活中会存在许许多多的差别,但同一片蓝天下的孩子们的心灵是相通的,理想和梦想的色彩就如那道彩虹一样,绚烂夺目,充满希望。——摘自唐静恺《青春阳光,和煦暖人——评儿童剧〈彩虹〉》

采写/新京报记者 陈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