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海派《茶花女》“比较洋气、现代” (2)

2016-03-03 11:41:41      参与评论()人

《茶花女》原来的剧本是三幕四场,需频繁换景,上海版干脆采用“一景到底”的设计,情景转换全靠演员调度、道具置换、多媒体投影做变化。

邮轮就是一个小社会,酒吧、餐厅、赌场、泳池、舞池一应俱全,剧中角色在船上也各有对应的身份。薇奥列塔成了一个身穿旗袍的驻船歌女,一辈子离不开船。邮轮一直在漂泊,也象征了她漂泊一生的悲剧命运。

一个在海上漂泊的茶花女,易立明说,他的灵感来自意大利电影《海上钢琴师》。当初在设想上海版《茶花女》时,他着实伤了一番脑筋,什么才能代表上海?“上海是南方城市,人的浪漫情绪更浓烈。同时它又这么开放,海派文化就是码头文化,就是流动的、开放的文化。”

歌女薇奥列塔与富家子阿尔弗雷多正是在“茶花”号上相遇相恋。舞台后区的环形幕,又通过多媒体投影,将邮轮途经的海陆风光、城市景观尽数展现,同时也为阿尔弗雷多之父追踪而来登船阻止儿子恋情,阿尔弗雷多被迫离船,游客登陆参加狂欢节等情节提供了可能。

以易立明为首的创作团队走的是国际化路线。视觉总设计夏洛特·莱恩来自澳大利亚,由她设计的邮轮后甲板,通过两架栈桥和两个舱梯解决了所有演员的上下场问题,其服装设计也在考据史料的基础上做了大胆创新,时装与旗袍合二为一;多媒体舞美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王之纲操刀;字幕则由意大利驻中国大使馆文化参赞斯塔法第从意大利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版,再由上海文学家陈子善润色,以凸显1920年代上海的文字感。

歌剧院对导演提出的要求是,舞美要便于运输,便于在各地巡演。魏松说,国内现能演歌剧的剧场据统计有2000多座,但很多地方并不产歌剧,他的设想是《茶花女》以后能去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巡演,“一部歌剧经常演是可以收回成本的,最怕就是排完了放在仓库里烂掉。我们不能浪费。”

录入编辑: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