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追念蔡瑶铣(2)

2016-07-03 11:40:09      参与评论()人

这首词毛主席听过多遍,后提出要改词,把“举大白,唱金缕”改为“君且去, 休回顾”。在一次传达时,江青说:“这是毛主席改的,为我改的!”于是改了又录,录了再送。 据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毛主席又多次听过那段录音,时而躺着,时而以手拍床,击节咏叹。想当年,“文革”乱局难收,国情堪忧,年老体衰的他,眼已近失明,他心中的悲凉,与谁人诉说!目尽青天怀今古,这首词正说出了他当时的心境,所以翻来覆去,听而不厌。后董老逝世,更增加了他的感怀和悲伤,“君且去,休回顾”,正是对老战友的送别和悼念。不知与江青所言,有何相干!

蔡瑶铣、岳美缇、计镇华、杨春霞、方洋等用昆曲曲调录制的古典诗词,和戏曲唱词,其曲调是根据清代的曲谱重新编配的,它保存了一份珍贵资料,十分难得。这也是蔡瑶铣他们,包括编配词曲的傅雪漪,教唱的李慕良为此所作的努力和贡献。那经典的诗词,凄美的唱腔,听着让人平添几分悲凉和惆怅!

蔡瑶铣是文化部振兴昆曲指导委员会委员,她为传承和弘扬古老的昆曲艺术尽心尽力,做了很多工作。她提出昆曲进校园的倡议,她自己经常到清华、北大给学生讲授,教他们演唱。她还走出国门,向外国学生传授昆曲艺术。

那是1989年1月,她受柏林高等艺术学院戏剧系邀请,参加了一次有益的尝试——中西方艺术相结合的实验演出。他们把莎士比亚的作品选场,和汤显祖作品的选场编排在一个课题里,分“春、夏、秋、冬”四个部分。这样做,是因为两位戏剧家属同时代人,他们的作品都是通过幻想和梦境来反映人们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春》《秋》选用汤显祖《牡丹亭》中的《惊梦》《离魂》《冥判》《还魂》等场,而《夏》《冬》则选用了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和《冬天的故事》选场。

为了让德国学生能了解《牡丹亭》的剧情和人物,蔡瑶铣给他们讲故事情节,讲人物,为他们设计舞蹈动作和各种身段,一招一式教他们,还表演《牡丹亭》选段给他们看。经过排练,演出大获成功,戏剧系露特·梅尔钦教授非常满意,她紧紧拥抱蔡瑶铣,憋半天说了一句中国话:“蔡瑶铣,好!”

看了他们的演出,学院专门为她举办了两次表演讲座。讲座十分受欢迎,前来听讲的,除了学院师生,还有媒体记者。电视台还录了像,在新闻节目里作了报道。最后一周还举办了培训班,参加的人十分踊跃,一再突破规定人数。学院怕她太劳累,她却把这看作是弘扬昆曲艺术的好机会,自己再辛苦也乐意。

我与她最后一次相晤是2002年4月上旬,在陈颖先生家。

陈啸原先生过世后,陈颖孤身一人,又没有子嗣,我去北京,总约蔡瑶铣去看望她。那次,上海昆曲票友孙天申先生也在,她带了很多上海糕点给陈先生品尝。大家很愉快,一起照了很多相。那天,陈颖家的小白(一只白猫)见了那么多人,也显得特别高兴和乖巧,一会儿趴在我身上,一会儿蹲在蔡瑶铣腿上。大概觉得与我们还比较熟吧。

以后我就很少去北京,有时通个电话,或者新年寄个贺卡。但与蔡瑶铣却长久联系不上。直到2007年1月31日,同陈颖先生通电话,才得知蔡瑶铣不幸病逝的消息。原来蔡瑶铣患胰腺癌,病中,陈先生到医院看望她,担心她受不了那治疗的痛苦,蔡却告诉她说不痛。“她身上插着那么多管子,怎么会不痛呢!”陈颖说这话时流露出怀念之情, 我们深深为她的早逝叹息,她还只有六十二岁啊!据说在病中,她还念念不忘剧院青年演员的培养和建设昆剧小剧场的进展。

故人犹如庭中树,一日秋风一日疏。2005年11月30日,蔡瑶铣匆匆走完了她的人生之路,告别了她的昆曲舞台,告别了热爱她的观众,走了;留下的,是台上的百转千回,是她演唱的流淌在空中的委婉优美的古曲之音。

录入编辑:王建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