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艺术 > 正文

敦煌壁画几十年临摹历程:徒手的精进 面壁的苦修(2)

2016-01-25 08:12:55  北京青年报    参与评论()人

随着临摹的深入,在将临摹作为学习研究的同时,为了对日渐脆弱的壁画留存副本,对壁画临摹的精准性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上世纪60年代中期,莫高窟终于有电了,画家们从对壁徒手起稿转为幻灯放稿,这种工作方法是根据需要对壁画进行拍摄,制作幻灯片,然后通过幻灯机投影放至原大,用铅笔按呈现的图像将其描绘到纸面上,然后进洞窟对照原壁修改,用毛笔将修改确定的线条勾勒出来,再将墨线稿拷贝在宣纸上,然后面对原壁上色,由此形成了既保护文物又比较科学的临摹规程。

21世纪以来数字技术日新月异,从2001年起,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开始尝试运用数字手段,将数百张定位拍摄的照片输入电脑,拼接合成整幅壁画,并喷绘于特殊处理过的宣纸上,再上色完成。这种方法的应用,完整地表达出壁画的现状和质感。

然而临摹时依然有一些细节要完成。敦煌壁画绘制在用细泥、白垩土、高岭土、石灰等材料制作的墙壁上,临摹时,要在纸张上追求墙壁的质感,首先就要制作出接近墙壁的厚重画底,为后来的敷色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一般多用非常细腻的敦煌黄土做主要颜料,配以相应的颜料,调至一定的浓度,刷涂二至三遍。此法的特点是,泥底色在纸纤维和矿物颜料之间形成较细的颗粒,部分吸入纸内,便于较粗矿物颜料的挂附,容易产生材料的质感和较强的壁画效果。

在壁画临摹中线的轻重浓淡、顿挫虚实、刚柔疾徐等不同笔法表现不同物象的体积、形态和质感。无论是匀停流畅、屈铁盘丝的游丝描,正锋长点、锥镂石面的铁线描,还是飘逸豪放、刚柔相济的兰叶描,都使画面呈现出气脉相连,流畅有力的神采。

从壁上到纸上

此外,临摹作品源之于壁画,又有别于壁画,是一幅脱离洞窟空间氛围的独立作品,这就要求临摹者始终能够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对每一局部的处理皆有通篇考虑。使画面最终形神兼备,主次分明,浑然一体。

临摹敦煌壁画的30年间,在幽暗静默的洞窟中面对壁画,在一笔一画中,我时常感到正在与古代画师对话。随着临摹的深入,渐渐沉浸其中,最终被原作的艺术精神和高妙技艺所覆盖,经历了有我、忘我,直至无我的心理状态,行进在时空的穿越中。

目前承担临摹工作的美术研究所的临摹者都是在美术学院接受过严格造型和色彩训练的,从绘画技术的角度而言,通过临摹经验的积累,大都可以在临摹的表面效果上与原作非常接近。然而要想达到精神上的契合,就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了。临摹作为一门学问,需要临摹者以学者的态度读解古代艺术的深刻内涵,研究时代特色,捕捉历史气息,揣摩古人意趣,精进自身技艺。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好临摹作品的神韵和品位,在不断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得以提高,淋漓尽致地纵横笔墨,创造出临摹作品中的神品。

(责任编辑:刘畅 CC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