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音乐 > 正文

里卡多·穆蒂:最好的指挥能让乐手惦记

2016-01-18 09:01:11  文汇报    参与评论()人

74岁的指挥家穆蒂在人们的印象中总是严肃而又帅气,标准的意大利美男子形象。他的声望已达到当代只有少数指挥大师才拥有的艺术生涯巅峰。  (演出方供图)

74岁的指挥家穆蒂在人们的印象中总是严肃而又帅气,标准的意大利美男子形象。他的声望已达到当代只有少数指挥大师才拥有的艺术生涯巅峰。 (演出方供图)

■本报记者  周敏娴

3年前,指挥大师洛林·马泽尔接棒因手术而未能率团亲赴亚洲巡演的里卡多·穆蒂,既谱下了一曲乐坛佳话,也给乐迷留下了一份遗憾。今年1月,芝加哥交响乐团音乐总监、指挥里卡多·穆蒂亲自上阵,携乐团首次踏上亚洲巡演之路。记者从东艺方面获悉,音乐会开票当日就引发了购票热潮,当天销售票近1400张。截至发稿,目前两场音乐会近4000张票,余票仅剩500多张。

全编制阵容巡演10场

记者了解到,本月11日,乐迷们翘首企盼的穆蒂已经带领芝加哥交响乐团出发,途经东京、中国台北后将于下周抵达上海。对于此次亚洲巡演,穆蒂表示:“我曾亲身体验到中国、日本、韩国极好的民众,我非常骄傲能与芝加哥交响乐团一起回到那些我曾经喜爱和尊敬的国家,我也很荣幸自己是以音乐总监的身份出访。”

媒体评价“对于音乐莫名的灵性有一种真正的亲和力,如丝绸一般温暖,亲切而优雅,紧张而有光泽”的意大利指挥大师穆蒂,现年74岁,他的声望已达到当代只有少数指挥大师才拥有的艺术生涯巅峰。翻开他的履历,柏林爱乐、维也纳爱乐、巴伐利亚广播、纽约爱乐等等世界顶尖乐团不胜枚举。作为一个意大利人,以指挥歌剧著称的穆蒂非常强调乐团的歌唱性,他曾说:“最好的指挥要让所有演奏员都经常惦记他,什么时候能够回到乐团中,而不是老想着这家伙可以赶快离开了。”显然,穆蒂做到了。

1973年,穆蒂与芝加哥交响乐团首度合作,之后双方保持密切联系。今年恰逢芝加哥乐团建团125周年,此次巡演将呈现130名乐手全编制阵容,从1月15日持续到29日于日本、中国、韩国的五座城市共演出10场。

“命运”主题串联三位大师

此番来沪,穆蒂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将于1月22日、23日分别演奏包括普罗科菲耶夫《第一交响曲“古典”》、亨德米特《弦乐与铜管乐音乐会曲》、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曲》、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和马勒《第一交响曲“巨人”》在内的5部交响乐作品。据资深乐评人介绍,芝加哥带来的全套曲目全都是“硬菜”,并且两套曲目都暗藏玄机,一个蕴含其间的主题若隐若现,那就是“命运”。

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第五交响曲“命运”》完成于1805年末至1808年之初。贝多芬在第一乐章开头写下一句引人深思的警语:“命运在敲门”,从而被引用为本交响曲具有吸引力的标题。作品的这一主题贯穿全曲,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可言喻的感动与震撼。

《第五交响曲“命运”》对后世作曲家及音乐评论家产生很大的影响,其中就有柴可夫斯基和马勒。柴可夫斯基于1877年创作《第四交响曲》时,刚经历了自己一生中唯一的失败婚姻,个人遭际与精神世界正陷入极度痛苦的压抑之中。但是,在如此逆境中他写就的这首交响曲,却成为他“最得意的作品”。交响曲一开始那个由圆号和大管奏出的威严而咄咄逼人的引子动机不仅笼罩在整个第一乐章里,也贯穿于整首交响曲之中。柴可夫斯基形容说:“这就是命运!它像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人们的头上,无时无刻不在折磨人们的心灵。”而作于1888年的马勒《第一交响曲“巨人”》的命运因素则突出地体现在作品的最后一个乐章。经过了前三个乐章的铺垫、烘托后,在“由地狱到天国”的第四乐章里,马勒运用了极其丰富的管弦乐表现手法,并标示出“以最高度的力”象征对战胜绝望的人类的赞颂。

在1月22日的音乐会上,除了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交响曲》外,乐团还将献演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一交响曲“古典”》以及德国作曲家亨德米特的《弦乐与铜管乐音乐会曲》。后者由两个乐章组成的作品创作完成于1930年,是作曲家应著名指挥家、波士顿交响乐团首席指挥库塞维茨基之邀,为波士顿交响乐团成立50周年而创作,在国内舞台上很少演出的当代佳作。

(责任编辑:刘畅 CC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