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音乐 > 正文

“它像一座古代音乐的博物馆”(1)

2016-11-01 09:52:49    东方早报  参与评论()人

■西班牙国宝级古乐大师约第·沙瓦尔昨登台上海音乐厅 首演《伊本·白图泰游记》

西班牙古乐大师约第·沙瓦尔被公认为是现今最重要的古典演奏家之一,他为电影《日出时让悲伤终结》作的配乐,获得了恺撒奖的最佳配乐,并证明了古乐并非只限于少数人所能欣赏,也吸引着愈来愈多的年轻的听众。

2014年沙瓦尔首度来上海音乐厅演出,受到乐迷热捧,包括谭盾、王健等音乐家对该场音乐会做出了高度的评价。10月30日,这位西班牙国宝级古乐大师携晚星21世纪古乐团再度献演上海音乐厅。这场的曲目编排很特别,灵感源于古代摩洛哥著名旅行家白图泰游记路线,用音乐串起一场属于中世纪的历史文化听觉旅程。

寻着白图泰的足迹用音乐串联历史和文化

本场音乐会的源头正是最初他读到的一篇被译成了卡塔兰语的白图泰撰写的散文。阿拉伯作家伊本·白图泰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旅行者”,是阿拉伯世界的马可·波罗。白图泰21岁(1325年)时开始游历世界各地,从摩洛哥本土到古代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和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都被他记录在《伊本·白图泰游记》中,这本游记使他成为了 “环球旅行者”和当之无愧的“伟大旅行者”的典型。

沙瓦尔曾在2015年制作了以“白图泰”命名的唱片《Ibn Battuta: Traveller of Islam》,他赞叹:“我觉得白图泰就是那个时代最棒的旅行者,他对文化、生活和城市面貌的描写无与伦比。”而白图泰游记中所记述的历史与人文正中沙瓦尔这些年的艺术诉求。

沙瓦尔表示,自己从艺50年来,起初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研究巴洛克风格、巴赫的音乐,“我开了那么多的音乐会,直到2000年开始,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音乐来解读人类的历史,用音乐会去解释历史和人性。现在这个时代面临很多困难和疯狂的想法,我们应该回归传统,并且复兴传统,音乐是最好的途径,去理解不同民族和文化。”

昨晚的音乐会沿袭了白图泰游记的路线,除了从古摩洛哥到阿富汗之旅,白图泰到达中国与印度的部分,到最后白图泰生命的终结,都有所涉及。从拜占庭、波斯的舞蹈音乐,到中国琵琶古筝的民乐、印度的拉格,再到意大利、西班牙、犹太音乐。观众在沙瓦尔“时间旅行者”的带领下,重走数百年前白图泰穿行亚欧大陆之路。

为了完成这次音乐之旅,沙瓦尔特别邀请到了中国、亚美尼亚、希腊、土耳其等国的音乐家,东方色彩的古曲《蕉窗夜雨》、《春江花月夜》等曲目由中国的琵琶演奏家俞玲玲与古筝演奏家刘欣完成。在中国曲目的选择上,俞玲玲解释说,是根据历史上白图泰旅行的故事,选择同时期、同地区的中国民间音乐来记录他在中国的里程轨迹。“他一开始在杭州住了很久,所以我们选择了江南丝竹《春江花月夜》来表现,后来他往北方去,就选了《高山流水》。往西去,选择琵琶独奏的《塞上曲》,我们在国外演出时有伊朗音乐家觉得这是他们的音乐。再南下,我们又选择了潮州的古筝。其实潮州音乐很多传自西北,与中东、阿拉伯地区的音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能够和其他国家的音乐形成对话。再往南走,《彝族舞曲》是家喻户晓的民间舞曲,也能感受到不同民族之间在音乐上的相互影响。”俞玲玲还补充道,这次中国民间音乐在演绎方法上,“尽量通过研究,恢复其中高雅禅意的精神面貌,而非简单地表现悲欢。这也是与其他国家的音乐精神上很好的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