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影视 > 正文

美美的女性综艺要欣赏不要消费(2)

2016-10-12 09:01:54  北京青年报    参与评论()人

综艺节目作为文化产品的一类重要代表,也在一定层面上观照并回应着某种既存的社会认知,例如对性别权力结构的认识。遗憾的是,至少在目前的真人秀节目中,我们仍能看到显著的落差。“偶像”一词似乎总捆绑着“消费”的内核。但若是对电视综艺领域的偶像消费再做一次性别维度的区分,不难发现,男性综艺和女性综艺在消费性上并非“势均力敌”。力量与智慧总会成为男性综艺的隐性落点,包括《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无一例外地在展现这类典型男性气质的“话语霸权”,即便有“消费鲜肉”,作用到现实情境也多是女性受众对荧屏男性的崇拜。相比之下,女性综艺不仅为数甚少,且在有限的局面中烙印着更为强烈的“被消费”的色彩。如近期较为火热的艺能养成类节目里,女性大多是被“凝视”的,甚至可能是被物化的。尤其在面向“宅男文化”的节目类型中,包括《国民美少女》、《夏日甜心》等,更是把这种别扭的消费色彩推到了一个新的高点。或许有些观众觉得毕竟只是消遣嘛,何必那么当真。但我想,这类节目的野蛮生长总也算不上是好事一件吧?

从这一点看来,《我们来了》有别样的意义。相关数据显示,这档节目在年轻女性观众群里有着不俗的观看黏性,相比在真人秀中广泛运用男性符号的风格取向,完全的女性视觉显然是“罕见”的,而这种独特性似乎也构成了综艺节目另一层面上的意义——节目做得“好看”是一件要紧的事,而“好看”并不等同于全然抽离女性能动性的存在。八位“女神”的平凡与绚烂并行,人情之美与风光之美辉映,“完美”与“瑕疵”交织——这么一档有点慢的节目,被赋予了一定的温度,令女性的荧屏呈现得到某种意义上的平视与回归。这样的女性综艺会是一种“正确”的方向参考,它需要常态而稳定的生长土壤,其生命力可期。

(责任编辑:刘畅 CC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