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影视 > 正文

明年,“IP十颜值”模式还能撑起电影市场吗?(1)

2016-12-16 15:28:00    文汇报  参与评论()人

明年,“IP十颜值”模式还能撑起电影市场吗?

明年,“IP十颜值”模式还能撑起电影市场吗?

《夏有乔木雅望天堂》(左一)、《微微一笑很倾城》(左二)是典型的知名小说改编并由明星出演的电影作品。今年,银幕上的1P改编电影,几乎都请来“高颜值”演员担任主角。不过,在获得高关注的同时,这些影片的评价却未必达到预期,许多影片的网络评分中有超过30%只给了1星。(本报资料图片)

《夏有乔木雅望天堂》(左一)、《微微一笑很倾城》(左二)是典型的知名小说改编并由明星出演的电影作品。今年,银幕上的1P改编电影,几乎都请来“高颜值”演员担任主角。不过,在获得高关注的同时,这些影片的评价却未必达到预期,许多影片的网络评分中有超过30%只给了1星。(本报资料图片)

此时回望今年的电影市场时,我们发现,电影的原著文本及参演明星的两批拥趸,成为电影预期观众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许多电影人将颜值明星和原著名声当作电影票房的保证,认为找到了影视剧改编的捷径。然而,接连几部口碑和票房都不太如意的“IP+颜值”模式电影,让人开始怀疑这一模式是否一直有效。

“IP+颜值”模式是粉丝电影在网络时代的延伸。而这一模式失效的背后,是电影界对于粉丝群体和粉丝文化的误解。

明年,拿不出合格的作品,颜值和IP还能撑起电影市场吗?有评论认为,只有将自身打磨成为优秀的电影作品,让电影所依赖的IP更加完善,才是各类“粉丝电影”立足的关键。

———编者的话

从暑期档的《夏有乔木雅望天堂》《微微一笑很倾城》,到贺岁档的《摆渡人》等,“IP+颜值”模式成为今年“刷屏”的电影创作模式。所谓“IP+颜值”,即电影改编自著名的网络流行小说、游戏、动漫等,同时请当红的高颜值、拥有大量粉丝(崇拜者)的明星出演。

作为“粉丝电影”在网络时代的延伸,这一模式背后,是近年来粉丝群体因其所具备的“过度消费”力,越来越受到电影工业的青睐。电影的文本元素(故事、节目、游戏等)及参演明星这两方粉丝,成为电影预期观众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来保证电影的票房,听上去似乎是比较稳妥的影视剧改编的模式。然而,接连几部口碑和票房都不太如意的“IP+颜值”模式电影,不禁让人怀疑起这一模式的有效性。而探究这一模式失效的种种原因,就会发现,以为得粉丝者得票房,是电影界对于粉丝文化的误解。

“IP+颜值”不奏效,是因为二者吸引的本就不是同一群人,他们各自的诉求也不相同

IP电影的改编,是以认同粉丝的“流动性”为前提的。也就是说,在网络平台积累起来的读者,在文本改变自身表现形式的时候,会因为对文本的喜爱,追随其到另外一个平台,通过另一种形式去再次体验文本。在流行文化领域,这部分爱好者被称为“文本粉”,热衷的是小说、戏剧、电影、电视剧、网络游戏等媒介文本;他们和崇拜追随明星的“明星粉”可能部分重合,但并不完全重合,不能将他们简单地看作一个群体。

在观影诉求上,文本粉和明星粉

关键词: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