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人物 > 正文

大仲马另一私生子亨利·波埃:与小仲马个性迥异(2)

2016-02-06 09:10:02  光明日报    参与评论()人

亨利·波埃当时年仅20岁。他忠于公社原则,视公社为“劳动者的大军”,代表穷苦大众,象征着未来。公社运动遭血洗后,他曾对儿子钱拉·波埃回忆说:“情愿那时在英年死于战火中”。公社被镇压,亨利·波埃遭凡尔赛分子逮捕,关进桔园监狱。他母亲前来探视,抗议儿子受到的非人道待遇。1871年9月25日,亨利·波埃被凡尔赛军事法庭判处管制流放,本人拒绝请求赦免。1872年5月,他被押上“达纳厄公主号”,经过五个月海上颠簸,到达流放地新喀里多尼亚的杜果岛,同西普里亚尼、玛勒基欧、格鲁赛等公社老战士一起,关在一座苦役营里。

苦难中,他毫不气馁,以路易丝·米歇尔为榜样,跟“红色圣女”一道组织巴黎公社流亡者的文化活动,包括当地土著卡纳克人的音乐晚会,自己还写出了一部剧本,在努美阿付梓。在儿子被判刑流放后,母亲安娜倾其家产,随他一起前往新喀里多尼亚,后被当局驱逐到澳大利亚悉尼。她多方策划,欲帮助儿子出逃未果。亨利·波埃在荒岛上被流放长达七年。雨果呼吁大赦公社社员时,亨利·波埃方得以返回法国,母子团圆。回国后,亨利·波埃当了专栏作家,撰写戏剧评论,倡导自由戏剧,成为一位进步文艺斗士。作为记者兼文艺评论家,他在很大程度上让法国人认识了易卜生、斯特林堡、托尔斯泰,甚至王尔德,他更是德彪西音乐的热忱捍卫者,撰文为受到攻击的《佩雷拉斯与梅丽桑德》辩护。

玛塞尔·赛赫夫根据考证的历史事实,在《文笔火枪手亨利·波埃:一个大仲马的私生子》传记里详述了这个青年走上为社会革命奋斗的历程。

亨利·波埃出生于1851年3月17日,母亲安娜·埃尔泽是来自巴登的犹太女子。安娜的丈夫卡尔-昂顿·波埃在巴黎从业,为一奥地利商务经纪人。安娜与放浪形骸的大仲马有染怀孕。卡尔-昂顿·波埃后移民澳大利亚,安娜单独扶养产下的私生子亨利,让孩子取了波埃的姓氏。然而,大仲马家族的黑人血统在亨利·波埃的体征上十分明显。他长得身材魁伟,高一米八,一头浓密乌发,酷似生父大仲马,心地善良,为人坦诚。早在学生时代,亨利就接受法国大革命思想,和后来成为马克思大女婿的查理·龙格过往,深受其影响。在后者的启迪下,他阅读普鲁东的著作,参加学生运动,反对拿破仑三世的第二帝国,甚至谋划投炸弹暗杀皇帝未遂。末了发现,为他制造炸弹者竟是警察局的一名暗探。

亨利·波埃积极组织反对第二帝国的公众集会,三次被判刑。直至拿破仑三世倒台,他得以出狱,立即到群众红色俱乐部宣传“人民主权”思想。1870年秋,国防政府成立,他因携带武器又被捕。这一期间,他为布朗基传递过两回信件,并结识了后来成为巴黎公社将领的弗洛朗斯。这一切都表明,他尔后参加1871年春天的“三月十八日”巴黎公社运动是有其思想基础的。

1915年10月,亨利·波埃在巴黎逝世,享年64岁。他生为天主教徒,受过严格的宗教教育,却留下遗嘱,死后不要宗教葬礼。他在巴黎拉雪兹神甫公墓火化,依照他的遗愿,追悼者诵读诗人维尼的《狼之死》为他送行。亨利之子,即大仲马的孙子钱拉·波埃继承父业,也成了作家,笔名盖芒特,1948年当选为龚古尔文学院院士,任法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董 纯)

(责任编辑:刘畅 CC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