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传统文化 > 正文

前门楼子的传说的孕育与传播(2)

2016-01-05 11:26:52  宗波 整理/文字摘自杨建业著《前门和前门的传说》  中华网文化  参与评论()人

他这种说法或许也代表了一方面的意见。因为在不了解前门楼子及周边地区在1915年的那次修建事情的原委的人看来,眼前的前门楼子就是那个样子的,而且也会自认而然的把它当成传统的一部分。

不论是原汁原味的保留,还是拆旧建新,都无法缺失的是那些修建前门楼子的工匠们的身影。

明永乐四年(1406)开始建宫殿,修城垣。那时有23万从事建筑有关行业的工匠从全国各地被征调到北京,从事北京城的营建。

这些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营建起了一个全新的北京城。没有这些人的付出,就没有今天这么宏伟、壮丽的北京城。

这些人为北京城的建造出了力,北京城建成后,许多人也就留在了北京,把这里当成他们自己的家。除了内城,在前门和崇文门之间,在1949年以前有很多木厂子和瓦木作。很多工匠都聚集到这里。他们供奉鲁班为瓦木行业祖师爷,于嘉庆十八年(1813)成立了鲁班会,并在东晓市那里修建了鲁班馆。工匠们既在这里祭祀,又在这里办理全市建筑行业事宜。

有这些人在,有关前门楼子的传说也就有了孕育、传播和生存的土壤。

传承人:

杨建业,1962年生于北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职于北京市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是我国第一批专业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人员。2008年,被北京市文化局评选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先进个人”。2008年,被北京市总工会授予奥运立功“首都劳动奖章”。2010年,被北京市政府命名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入选北京市委宣传部“四个一批”人才。北京市东城区人才工作专家库首批入库专家。

曾发表、出版有《成长欲望》《有女人做伴的日子》《穿过城市的风》《不可饶恕》《无名帆船》《我该有什么样的肩膀》《文化馆长》等多部小说、报告文学,《大前门》《五月鲜花天天开》等剧本。

(责任编辑:刘畅 CC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