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曲艺竞技 > 正文

京剧中的猴戏:杨小楼身段惊险 盖叫天牵骆驼上台(1)

2016-02-05 10:54:25  文汇报    参与评论()人

猴年说猴事,既切题,也是应景,这是中国人民俗活动的一部分,好比新春贴对联一样。在2016年元旦期间,上海京剧院就隆重推出由第三代郑 (法祥)派传人严庆谷领衔主演跨度为期一年,分为吉祥篇、励志篇和功德篇三个篇章的孙悟空戏系列展演。喜欢看猴戏的观众可以去现场一饱眼福。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京剧中有关猴戏的事情。猴戏的起源非常早,早在汉代画像石中百戏图里就有猴戏形象。但京剧中的猴戏来源于昆曲,归武生行当。猴戏在京剧中属于偏门,戏码并不多,和生旦戏不可同日而语,但由于演猴戏的名家辈出,因而,在观众中的影响还是不小的。

猴戏的近代流传主要还是在清末时期。由于小说《西游记》的广泛传播,也促使了猴戏在市民阶层的流行,产生了不少擅演猴戏的名家,其中最著名的就有杨小楼、李万春、李少春、盖叫天等人,这些都是当时名震海内的京剧大家。众所周知,京剧是角的艺术,所以,再冷僻的戏,只要有好的角在,就能大放异彩。

自从明朝董其昌将绘画分为南北宗后,中国的艺术一直有南北派之分。如绘画上的南张(大千)北溥(心畬),篆刻上的北齐(白石)南邓(散木)。在京剧上也是如此,如老生行当的南麒(周信芳)北马(马连良),而在武生行当里,就是北杨(小楼)南盖(叫天)了。他们风格不一,都擅演猴戏,都是这个行当里的一代宗师。

京剧里的猴戏表演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曾经盛极一时。所谓时势造英雄,现代猴戏看的人少了,猴戏也就有些没落了,除了六小龄童因电视剧《西游记》走红而全国闻名以外,戏曲界擅演猴戏的名角已是难得一见。

杨小楼猴戏脸谱。
杨小楼猴戏脸谱。

杨小楼的猴戏学自他的父亲杨月楼。而他最早的艺名叫“小杨猴”,既源于家学,又有所创新。杨小楼重视舞台的完整性和整体美。他扮演的《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在“偷桃”“盗丹”等场中,穿戴黄色蓝团龙的智多衣和加球饰的硬壳“钻天盔”,以取代当时与孙悟空身份不相称的“猴衣猴帽”。这种细节上的一丝不苟,可以看出一个优秀演员所花的心力,而这正是名家区别于普通艺人的所在。

据老一辈的人说,杨小楼年轻时演《水帘洞》,在高台上,坐圈椅,有许多惊险的身段,闹海的跌扑灵活,开打的火爆热烈都令人叹为观止。杨小楼的《安天会》,据剧评名家丁秉鐩说,他的美猴王,穿蟒袍,有王者相,动作敏捷,嗓音清亮,且在动作、演唱、身段、表情上无不生动逼肖,演出得极有层次,可以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活泼而不过火,轻松而不俚俗。这种境界恐怕只有亲临现场的人才能感受得到,也足以说明杨小楼功夫之了得。

在北派的名家中,还有一位老伶工郝振基,在北昆名家韩世昌的昆弋班里搭班,也擅演《安天会》。为揣摩猴子的动作,表情,他在家里养了一只猴子,朝夕观摩猴子的动态,且郝振基本人瘦小枯干,天生就是猴子相。所以他的《安天会》,在模仿猴子的动作上十分“神似”,抓耳挠腮、挤眼缩脖,俨然就是活猴,很多人觉得郝振基甚至赛过了杨小楼,但这毕竟只是像而已,在表演艺术方面,他万不能与杨小楼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