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考古 > 正文

考古专家讲述埃及古城“出水”记

2016-11-04 10:42:37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埃及亚历山大11月3日专电 专访:考古专家讲述埃及古城“出水”记

新华社记者郑凯伦

索尼斯-伊拉克利翁曾是一座只存在于文献中的埃及古城,直到2000年法国水下考古学家弗兰克·戈迪奥及其团队在埃及亚历山大市附近阿布吉尔湾的水下发现这座古城,才向世人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

在近日于亚历山大召开的海洋与水下考古国际会议上,戈迪奥与埃及文物部水下考古中心主任马吉德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回顾揭开古城秘密的激动时刻,并介绍了在亚历山大修建水下博物馆的设想。

长期以来,考古学家根据文献判断索尼斯-伊拉克利翁坐落于亚历山大市的尼罗河入海口附近,大约存在于公元前8世纪至8世纪,却一直未能找到实物证据。

上世纪90年代,在埃及文物部门的配合下,戈迪奥及其团队使用核磁共振磁力仪、差分全球定位系统及侧扫声呐等先进工具对阿布吉尔湾进行了为期3年的系统勘探,最终选定离海岸6.5公里外的一处水面进行试掘。

回想起十余年前的情景,戈迪奥至今激动不已。他告诉记者,当潜水员在七八米深的水底发现一块约2米高的石碑时,他就已经感到这将是“19世纪以来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研究人员破译了石碑上的古埃及铭文,发现石碑由公元前4世纪在位的古埃及第30王朝法老奈科坦尼布一世制成,碑文明确提及了所在城市的名字:索尼斯-伊拉克利翁。

“这一发现不但确定了这座城市的具体位置,也告诉我们‘索尼斯’和‘伊拉克利翁’是埃及人和希腊人对这座城市的不同称呼,”戈迪奥说。

马吉德介绍,自那时起,法国、埃及和希腊等国家的考古学家共同努力,在古城遗址发掘出约3000件文物。“这座水底都市的规模巨大,我们目前仅挖掘出冰山一角,还需在此继续发掘七八十年。”

从古城发掘出的文物包括一座5.4米高的哈比神雕像,一座阿蒙神-孔斯神庙以及大量戒指、手镯等黄金饰品,其中最令戈迪奥感兴趣的是72艘海底沉船和超过800只船锚。

戈迪奥说,综合考察沉船样式和船锚重量,在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有大量远洋商船在这里停泊,说明索尼斯-伊拉克利翁在当时可谓连通尼罗河和地中海的航运要地,是埃及海上贸易的中心。

“这一发现挑战了古埃及是不擅海洋贸易的内陆国家这一传统观点,”戈迪奥说。

马吉德认为,这座城市的历史连绵16个世纪,其水底遗址完好保存了埃及自法老时期经希腊化时期直至伊斯兰时期的众多文物,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但是,该如何向公众和游客展示这座古城呢?这一直是埃及文物部门和考古学家关注的问题。

马吉德说,埃及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上世纪90年代起就试图在亚历山大修建一座水下博物馆,允许公众通过潜水和玻璃海底走廊近距离观看阿布吉尔湾和亚历山大市水下的文物。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计划如今处于停滞状态。

“水底能见度低、工程难度大和缺少经费等问题都能通过各种手段克服,关键是政府高层能否意识到修建博物馆对埃及旅游业和水下考古研究带来的巨大利益,”马吉德说。

戈迪奥也赞同修建水底博物馆的设想:“这些水下遗址值得拥有一座专门的博物馆,这将极大促进亚历山大市的旅游业,对埃及乃至全世界的水下文物研究也具有重大意义。”

(责任编辑:刘畅 CC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