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 > 史记 > 正文

古巴比伦已有蜡像技术 杜莎夫人制像技艺高超(3)

2016-04-21 09:33:49  北京日报    参与评论()人

同样在1794年,柯提斯去世,他把自己的所有财产和蜡像都留给了助手玛丽。33岁的玛丽很快草草地将自己嫁给了26岁的弗朗科斯·杜莎,成为杜莎夫人。

杜莎夫人制作的蜡像成了法国大革命的见证史,她甚至还被人戏称为“断头台夫人”。

杜莎夫人蜡像馆名扬世界

杜莎夫人的婚姻生活并不美满。1802年,杜莎夫人带着她的大儿子,还有她的蜡像从法国来到了英国。

杜莎夫人组建了一支“蜡像大篷车队”在英国巡展,几辆马车上装满法国大革命风云人物的蜡像。这个来自法国的蜡像展,为英国人展示了那个充满血腥的大时代,大受公众欢迎。

杜莎夫人的蜡像马车队穿越了整个英国。每到一个地方前,她会事先预订大厅的使用面积和时间,并在当地的报纸上大肆做广告,到达后便四处张贴传单。为了在英国站稳脚跟,她又开始制作英国王室名人蜡像及当地名人蜡像,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这也是如今世界各地杜莎夫人蜡像馆的营销策略之一。

在伦敦,杜莎夫人很快就被人所知且受到赞赏,她的天赋也被英国民众普遍认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小说《老古玩店》里,描述了一位从事蜡像巡回展的乍莱夫人,这一角色的原型就是杜莎夫人。狄更斯这样称赞蜡像艺术:“如果蜡人也能说话或走动,你真看不出它和活人的区别来。”

杜莎夫人带着两个儿子和蜡像展周游英伦33年,1835年定居伦敦贝克街。因为74岁的杜莎夫人再也无法承受旅途的劳顿,第一家固定的杜莎夫人蜡像馆就在这里正式诞生了。“当游客进入伦敦贝克街的一个富丽的大堂,会发现这里坐着一个上了年纪的妇人,她安静地坐在那里的时候,你甚至会把她当作一座蜡像。这就是杜莎夫人,一个把自己当作展品的人。”这是1842年英国一本导游书对杜莎夫人的描述。81岁时,杜莎夫人制作了人生中的最后一尊蜡像——她自己。

1850年,89岁的杜莎夫人离开人世,结束了她漫长而不平凡的一生。在她去世后,人们传言她戴着价值5万英镑的珠宝下葬。有两名匪徒试图盗取这些珠宝,但是他们笨拙地拉响了钟绳,导致盗墓行动以失败告终。1851年,伦敦举行了首次世界博览会,近百万人涌入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成为最吸引游客的景点。

杜莎夫人去世后,大儿子继承了她一手开创的蜡像事业。1925年的一次大火烧毁了伦敦馆的很多蜡像,但模具都得以幸存,很多蜡制品得以重制。1940年,蜡像馆在伦敦大轰炸中被彻底炸毁,工作人员拼命抢救出极少数蜡像,其中包括希特勒蜡像。我们今天看到的伦敦馆,是战后重建的模样。

今天,人们不仅可以在伦敦参观杜莎夫人蜡像馆,它的分馆也开设在其他国家的城市中,杜莎夫人蜡像馆已经成为全世界蜡像馆中最响亮的名字。本版图片/华盖创意

你知道吗

蜡像是怎么制成的

蜡像馆的每一尊蜡像,都有严格的人物档案,完全按照本人的身材、体态、相貌去创作。

有些人物须进行直接的写生塑造,并对身高、头形、四肢进行具体测量,比如眼睛之间的距离、嘴巴的宽度、耳朵的大小,还有身高、肩宽、腰围、鞋的尺寸等等。整个头部要测量20至300个数据,需要2至3个小时。撒切尔夫人、帕瓦罗蒂都为蜡像馆做过模特。为创作南非总统曼德拉的蜡像,蜡像馆特派专家,带着电脑分析仪,到开普敦为曼德拉进行肤色鉴定,并亲临他的就职仪式,以观察他的动态和服饰,从中掌握最详实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