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正文

民国老课本发行量七千万创世界纪录 蔡元培审定(2)

2017-02-20 12:18:55    华西都市报  参与评论()人

有的书页,则被当年的主人认真留下了批注。“修复中,工作人员突发奇想,干脆连当年的批注一起保留。”张立宪说,考虑再三,他们最终没有保留批注,而是决定全新修复。

老课本初小

合群、爱同类群鸟衔枝筑巢一犬伤足一犬伴

初小课本:凡国民生活上必需之知识,无不详备

“我们的母语是什么样子?这套老课本打开了一扇窗,我们的母语曾经用另外一种方式出现过。”张立宪谈道,中国的文字在1912年民国刚刚诞生的时候,有一股勃勃生气,有正大光明的气象。我们现在看到的文字,都是在遮遮掩掩,套话、空话、言不由衷居多,要不就是貌似聪明的人说一些抖机灵的话。

在《新国文》初小部分的开篇,有编辑大意的节选:“一、本书以养成共和国民之人格为目的,惟所有材料,必求合于儿童心理,不为好高骛远之论。二、本书包含理科及天文地理历史等科之常识,按照程度分配。三、本书注重立身居家处世,以及重人道爱生物等,以扩国民之德量。四、本书注重实业,以养成独立自营之能力。并附书信账簿票据各种文件。凡国民生活上必需之知识,无不详备。五、本书注重国民科材料,如政治、法律、军事等俱择要编入。”

初小课本用语半文半白,每课课文少则几十字,多则百字,内容含古今中外,文意浅显生动,且不讲大道理,都是小故事,润物于无声之中。

《新修身》第三、四册中,课本题目中有“友爱”、“去争”、“爱同类”、“节饮食”、“惜时”、“事亲”“睦邻”、“礼貌”、“合群”、“济贫”、“食礼”等。

“合群”一课是这样的:“群鸟筑巢,或衔树枝,或衔泥草,一日而巢成。”

“爱同类”一课是:“一犬伤足,卧于地上,一犬见之,守其不去。”

“食礼”一课是:“朱熹曰:凡饮食举匙必置箸,举箸必置匙,食已,则置匙箸于案。”

张立宪认为,当年教科书的编者,不是仅仅教这些学生识字,还要教给他们百科知识和基本的价值理念。在那个年代的小学,我们的母语用那样一种方式,完成了民族文化基因中最基础的东西,就是所谓的底层数据。有了底层数据之后,这个人无论学天文、地理、学工、学医、学文都是一样的。

历史学者傅国涌先生说过:“小学教科书固然不能为一个民族提供文明的高度,但是它能够为一个民族提供文明的底线。”

老课本高小

早有“专利”概念教育学生尊重其他人的东西

“一、注重自由平等之精神,守法合群之德义,以养成共和国民之人格。二、表章中华固有之国粹,以启发国民之爱国心。三、矫正旧有之弊俗,以增进国民之智德。四、详言国体政体及一切法政常识,以普及参政之能力。五、提倡汉满蒙回藏五族平等主义,以巩固统一民国之基础。六、注重博爱主义,推及待外人爱生物等事,以扩充国民之德量。”

这是《新国文》高小部分编辑大意的节选,张立宪特别指出其第四点,“详言国体政体及一切法政常识,以普及参政之能力”。我们为什么一定坚持把高小部分做出来?既难编,修复又难,也不如初小部分这么赏心悦目,图文并茂。但是,真正构成一个人基本的价值观念、基本的知识体系的,是高小部分,为底层数据完成铺底工作的,也是高小部分。

编到《新国文》高小第六册,有篇课文名叫《专利》,张立宪很吃惊,课本里有很多拿到现在也不过时的概念,比如“专利”,教育学生对其他人的东西的尊重,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

《大国民》则是《新国文》高小最后一册的最后一课,学生读完这一课就该毕业了。当时能继续接受教育的是少数,基本上他们读完这一课就要走上社会。“凡我少年,苟有意为大国民乎。则亦无恃空言,躬行而实践之耳。不然者,任人蹂躏,任人宰割,则奴隶之民也。不守法律,不尽义务,则狂暴之民也。奴隶之民多,国必弱;狂暴之民多,国必乱。强弱治乱之原,皆吾民所自取也。呜呼,可不惧哉?呜呼,可不勉哉!”

张立宪感叹,人文启蒙,在于亲情友爱、家国意识;道德规范,在于社会良知、公道人心。不厚古薄今,求古为今用,愿百年前的母语能够继续温暖当下的岁月。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赖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