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读书 > 书摘 > 正文

人人都说悼念杨绛先生,却又不肯听从她的嘱托(2)

2016-05-29 07:00:13  凤凰文化    参与评论()人

我们真能醒觉吗?真配拥有自我吗?

于是想到杨绛先生在《隐身衣》中写下的话:“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每个灵魂都需要一件隐身衣,可懂得这一点的人,实在太少。

“二十五年间,我是一个零。我开始有点困惑,后来觉得自在,所以改革开放以后,还自觉自愿地把自己收敛为一个零。”杨绛先生的这份清醒,正是通向自我的法门。我们都生活在尘世中,唯有主动与它保持一段距离,才能给自我腾出空间。尘世越进逼,我们就越要退后,直到退无可退为止。

不被裹挟,不受诱惑,不因宏伟理想而迷醉,也不因众人如此,便随波逐流。看上去,这并不复杂,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践行?天下熙熙,却难见见独立人格。

其实,杨绛先生那一代可退的空间并不多,甚至连家都是不尽安全的。多少夫妻互相告密,多少父子反目成仇。好在,钱锺书与杨绛是一种相遇的关系,可即使有了相遇,也注定无法逃脱时代的风吹雨打。在《我们仨》中,杨绛先生曾写道:“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从理想出发,忍受着种种苦痛,却发现一切只是骗局,当自由与尊严都已失去时,才发现,原来谋一个容身之所,竟是这般艰难。早知如此,我们又何必当初?但,相比于杨绛先生那一代,今天的我们毕竟还是有处可退的。那么,为什么我们还要像个呆瓜那样向前拥挤呢?为什么仍不愿给逝者最后的安宁呢?

“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从没有所谓完美的人,却有完美的创作。那么,纪念一个人,就不如多去读她的书。

(责任编辑:孙成祥 CA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