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读书 > 书摘 > 正文

说不完的徐悲鸿(1)

2016-12-27 15:16:00    文汇报  参与评论()人

《三人行》杨先让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三人行》杨先让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徐悲鸿

徐悲鸿

杨先让,1948年考入国立北平艺专,是徐悲鸿的得意门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先驱。1986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创建“民间美术系”,写出民间美术考察报告《黄河十四走》。最近,杨先让四卷本文集《我是岛里人》《三人行》《梦底波涛》《我为主》出版。文集浓缩了中国美术界一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与情感回忆,被誉为“一个人的中国百年美术史”。《三人行》回忆了徐悲鸿、李苦禅等名师,以及周汝昌、黄永玉等同事和朋友们,是一本平生师友的回忆录。

徐悲鸿的收藏观

最近《世界周刊》上刊登了一篇《王己千身后的藏画之争》,其中提到已成为纽约大都会镇馆之宝的《溪岸图》,这幅作品王己千收藏了四十二年之久,并以“溪岸草堂”为自己的堂号以表珍重之情。报称五代董源的《溪岸图》可与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宋代《溪山行旅图》和宋代郭熙的《早春图》并称为鼎足而立的中国早期绘画三大存世名迹。未料1997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董事唐氏家族以不菲的价格(据称是一百万美元)从王己千手中购得《溪岸图》,捐赠大都会博物馆。

当大都会博物馆展出《溪岸图》之日,即是引起一场《溪岸图》的真伪辩论风波之时。

1999年我去纽约,在著名油画家金高的陪同下参观大都会展出,走到《溪岸图》的专柜前定足观赏,光线昏暗,绢本画面变得泛黄,加上规定保持的距离,戴上老花镜也难看得清晰,那一千多年前的古画,它既高贵又神秘地展现在那里。

在《世界周刊》上发表的那篇文章,谈《溪岸图》原系徐悲鸿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得于桂林,1938年被张大千带回四川,后来张大千以清代金农(号冬心)的《风雨归舟图》跟徐悲鸿交换,上世纪五十年代张再将此画让给王己千,代价是用十二幅古书画来交换……

这里既然提到了徐悲鸿与《溪岸图》的关系,又谈到张大千以清代金农画从徐悲鸿的手中交换了五代董源的《溪岸图》,说得未免简单了些。徐悲鸿不是傻子,竟将五代名作被张大千的清代作品轻易换取,因而有必要将其中原委说得稍微详细一些为好。

事情要追溯至抗战之前后。1935年开始,徐悲鸿经常往返于广州、港澳、广西桂林之间。1937年他在许地山先生的引导下,于香港一德籍夫人处购得了《八十七神仙卷》,在此前后他又获得了五代董源的《溪岸图》等古画,这期间与友人议论商讨总是难免的事,张大千、谢稚柳就是座上客,而且都会展示自己的收藏,共同分享其中的快乐。

1938年大千由于对《溪岸图》爱不释手,求借去观赏临摹,一去就是七年,抗战期间大家又各奔东西。

1941年徐悲鸿因太平洋战事爆发,匆忙由新加坡转路缅甸回到云南,一天在跑空袭警报的过程中,《八十七神仙卷》被盗,这一打击,使徐悲鸿难以忍受,回到重庆就病倒了。张大千知道悲鸿对自己收藏中的金农《风雨归舟图》喜爱有加,便于1944年托友人将此画带给徐悲鸿以慰其心,好友之间深知各自所爱,不言已明。既然如此,徐悲鸿重艺术更重友情,便毅然决定接受这一交换作品的现实,慷慨将五代董源的《溪岸图》割爱作为互赠的条件,他的胸怀坦坦荡荡,这里表现的是对艺术和情谊的重视与真诚,而轻视了世俗的金钱价值观。其中的分量轻重就不言而喻了,也更不需要计较了。

关键词:徐悲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