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读书 > 文学 > 正文

北静王的念珠与林黛玉的身份密码(1)

2016-02-01 09:20:10  北京青年报    参与评论()人

红楼梦》的作者熟读各种典籍、知晓各种传说,惯于把中国文化意象上的密码打乱重新组合。伶仃兀突地出现一个鹡鸰香串何等莫明其妙?看本文如何解开这后面的文化密码。

刘禹锡有《清湘词》诗:“湘水流,湘水流,九疑云物至今愁。君问二妃何处所,零陵香草雨中收。”刘禹锡因为“八司马”事件被贬官朗州(今湖南常德)近十年,写了不少楚山湘水的诗。这首诗中的零陵即舜陵,《史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传说舜帝崩而葬九嶷山,娥皇女英二妃千里寻夫至此,不见陵墓,北返过洞庭湖时投水而死。至今湖南的很多地名物产都与这个传说有关,如湘妃竹、零陵、零陵香。

零陵香一物,长期存在于传说中。传说《离骚》里“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的蕙,就是零陵香。这个名字太美了,刘禹锡有朋友去当湖南永州牧,他马上就说,啊那个地方长满了零陵香哦,“零陵香草满郊坰,丹穴雏飞入翠屏”,听上去十分向往。零陵这个地方,因有舜帝之陵、二妃之泪、屈子之魂而变得云雾缭绕,凄风苦雨,愁气冲天。后世之人来到这里,不是凭吊,就是招魂。连零陵山里出产的一株香草,都是零陵山中妃子的眼泪化成的雨雾浸润了的。

只是这株香草,魏晋时名蕙或薰,南朝时名零陵香,唐朝人接受前面的说法,薰草即蕙草即零陵香。至北宋苏颂集前人所说,下了结论说零陵香是因为生在零陵山谷是有此名。叶子像大麻,对生,方茎,气味像蘼芜,七月中旬开花,非常香。

到李时珍那里,说得更仔细了:古时候在祓禊除秽的时候要烧香草迎接上神,熏香祛味,故名薰草。但现在叫永州过去叫零陵的这个地方,不出薰草。古名零陵的这个地方,现在叫全州,是湘水的源头所在,山深水沛,盛产薰草。现在当地人管这种草叫广零陵香,才是真正的零陵香。

但翻阅《中国植物志》,是查不到薰草、蕙草或零陵香的,薰草是不存在的,蕙草也不是蕙兰的简称,零陵香只是别名,后人甚至把这个名字安在了罗勒的头上。

在古籍中寻找零陵香的芳踪已经迷失了,《梦溪笔谈》指了另外一条路:“零陵香,本名蕙,古之兰蕙是也,又名薰。《左传》曰:‘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即此草也。唐人谓之铃铃香,亦谓之铃子香,谓花倒悬枝间如小铃也。至今京师人买零陵香,须择有铃子者。铃子,乃其花也。此本鄙语,文士以湖南零陵郡,遂附会名之。”

我觉得沈括后面这句分明是在吐槽。言下之意是像刘禹锡这样的文科生,一点科学素养都没有,听到风就是雨。一听到铃铃,马上就想到零陵;一想到零陵,马上就想到湘水,一想到湘水,马上就楚客悲湘妃怨了。但这个十年还有香味的铃铃香或铃子香是什么呢?他也没明说。

一个日本人给出了答案。石户谷勉在他的《中国北部之药草》提到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去中药店买一株零陵香,一看就知道是什么了。这本书上也同样默默吐槽,他说“宋苏颂谓此植物之叶如麻,两两相对,茎方。但大观本草所绘之蒙州零陵香,其叶呈卵形,互生,花生于叶腋。著者于中国药肆购得之零陵香,即为花朵腋生之Lysimachia属植物,为近似Lysimachiasikokiana之种类。其形态与中国本草之蒙州零陵香相似。蒙州为广西平乐府永安州之地。”

中国文人画曾经在北宋时达到过一个高潮,格物致知,禽鸟和植物都画得十分生动写实,与现在的科学画几乎没有什么两样,但入明以后却跑偏了,跑偏的结果是后来的格物画多半如同《本草》或《野菜谱》那样,远看是丛茅草,近看是丛草茅。粗陋简劣,目不忍睹。如果《本草图经》里的插图可以像北宋画苑鸣禽图里的植物写生,哪里用得着这么麻烦去考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