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读书 > 书讯 > 正文

卖猪肉的北大才子:最爱做地方志(2)

2016-04-22 10:06:52  东方早报    参与评论()人

十年间,陆步轩坦言心态也发生了变化。过去忙于生计,所以压力很大,“现在单位的工作也比较轻松,因为凭咱的语言修养,胜任这个工作是绰绰有余的,在单位一年就是写二三十万字,许多任务都能超额完成,比较轻松,还能结余不少时间。” 

“北大的锻炼造就了今天的自己”

“我是做事非常专注、认真的一个人,这是北大给我的。无论做什么事,力求做到极致。”当早报记者问陆步轩“北大”这个定位或者经历对他影响最多的是什么时,他很认真地回答道。陆步轩说,之所以今天能够把卖猪肉——一个看着没什么文化的行业发展起来,就是因为自己把猪肉专家研究的理论和传统行业之中师徒相授的实践经验相结合,这离不开在北大时的学习思维。如果没有北大那几年的锻炼,他就不会有今天的文字表达水平,就像写作“屠夫学校”的讲义,如果只是心里知道而表达不出来,那就不能大规模地培养学生。

再次谈到2013年回母校演讲的那句“我给母校抹黑了”,陆步轩解释道,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从传统的教育来看,北大是培养“家”的,而猪肉的行业则是“匠”,这跟北大的期望值有差距。另一方面,则是个人的原因,“从骨子里来讲,我愿意从事文化方面的(工作),但阴差阳错,进入这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行业。” 说到这儿,陆步轩忽然笑了起来。当早报记者问那是不是自己的心里话时,陆步轩停顿了片刻,说:“还有一些是发自内心的。”

如今陆步轩有着屠夫、校长、文人多重身份,当被问及最喜欢哪个工作时,陆步轩说:“我喜欢干地方志,虽然说有些东西不能按内心写,但终究是文化建设,政府也是支持的。”  

希望国家创业政策扶持有经验的从业者

谈到当今“万众创业”的问题,陆步轩表示,希望国家如果有了扶持政策,可以多给这些与自己“同根生”的小老板一些帮助。“这帮人毕竟是风里来雨里去的,闯下来的,一是有些经验,二是这些人积累了一些财富,对创业失败有心理承受能力。而没有经验的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概率太低了。”

在他看来,大学生如果实在要创业,在大学里面有专利有技术或许轻松容易些,如果没有技术支持,想要在这种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里打出一片天地,就要先从打工做起。“先跟人家学经验去,因为无论哪个行业,它不仅有明规则还有潜规则,最起码要知道,即使不用也应该知道。”陆步轩说道。




(责任编辑:刘畅 CC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