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读书 > 书讯 > 正文

是枝裕和:走在时间后面的人(1)

2016-05-10 09:53:53  文汇报    参与评论()人

电影《海街日记》剧照

电影《海街日记》剧照

《有如走路的速度》[日]是枝裕和著陈文娟译南海出版公司

有如走路的速度》[日]是枝裕和著陈文娟译南海出版公司

■刘恩凡

有人形容是枝裕和是“日本最后一位大师”,因为他深谙“平静之火”的艺术魅力,可以把一部沉重哀伤的电影,用平淡甚至轻快的笔调描述得动人心扉。

当年,是枝裕和的挚友、中国著名导演贾樟柯在观赏了是枝裕和的《下一站,天国》后,非常兴奋。他说:“我一直想,如果一个非常现实的东西,现实到极点,会不会出现某种表现主义、抽象的东西,但我一直没能做到,看到是枝的影片,他做到了。”

这个把“非常现实的东西”拍出“某种表现主义”意味的是枝裕和,近几年来的作品似乎越来越日常、清淡、自如、舒展。2011年,《奇迹》上映后,是枝裕和以“有如走路的速度”为题,连载了一系列随笔。这些文字,后来以同样的标题结集出版,成为是枝裕和的首部随笔集。

是枝裕和说:“使用这个标题,是因为我觉得这些随笔如同我当时的生活,以缓慢的步调与我相伴而行。”他像是一个不疾不徐、走在时间后面的人,捡拾岁月草丛里无人留意的落果,把它们制成看起来平淡无奇、品一口却难忘终生的佳酿——

诗与电影完美契合

是枝裕和迄今导演的八部作品,有七部在豆瓣网收获了八分以上的佳评,深挖背后的故事,导演作品的美感其实也脱胎于文字的原生灵性——

筹备电影《空气人偶》时,是枝裕和收到了在仙台放映会上认识的一位学校老师的来信,信中夹着日本著名诗人吉野弘的诗《所谓生命……》:“所谓生命/仅靠自身无法被完整创造出来/生命自有缺陷/需要他人来填满。”

是枝裕和把这份思考巧妙糅进了新作品里。《空气人偶》的主角是一个塑料充气人偶,有一天,这个人偶忽然有了心智,并且遇到了真爱。电影中有这样一幕:人偶的塑料不小心被扎破了,泄了气,她爱的人用自己的气息去吹灌她,她空虚的心灵和身体因此而填满。诗的主题就这样和电影的主题完美契合。

是枝裕和说:“我不喜欢主人公克服弱点、守护家人并拯救世界这样的情节,更想描述没有英雄、只有平凡人生活的、有点肮脏的世界忽然变得美好的瞬间。想做到这一点,需要的大概不是咬紧牙关的勇气,而是不自觉地向他人求助的弱点。”

铁路集团的“命题作文”

有几个人知道,是枝裕和最负盛名的高分代表作《奇迹》,是日本铁路集团的一篇“命题作文”呢?为了纪念博多到鹿儿岛中央的九州新干线全线通车,制片方对他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影片尽可能地把镜头对准列车。”一条新干线牵系着几代人的传承、生活和梦想,是枝裕和用静水流深的电影语言,不动声色地讲述了一场小小的却足以撼天动地的童年奇迹。看过书才知道,嘿,原来导演大人竟在《奇迹》里“夹带了私货”。

大学毕业那年,二十四岁的是枝裕和曾从博多乘坐电车抵达柳川,顺路去了趟熊本,然后转道鹿儿岛,再搭乘渡轮去奄美大岛和屋久岛。这趟悠长旅行,真实目的地其实只有一个,就是去鹿儿岛约见一见钟情的女孩,但他不想让女孩看出自己的心思,所以努力营造出“在旅途中顺便来一下”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