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读书 > 书讯 > 正文

是枝裕和:走在时间后面的人(2)

2016-05-10 09:53:53  文汇报    参与评论()人

在鹿儿岛逗留期间,女孩开车载着是枝裕和去了樱岛。临行前买下鹿儿岛名产“轻羹”,这味道似甜非甜,不够过瘾,没想到二十五年过去,却早已成为心头最爱。是枝裕和安排《奇迹》主角母亲的娘家经营和果子铺,并把外祖父设定为已经退休的轻羹师傅,把最初对樱岛的惊讶和对轻羹的不适感,满满地投射到了刚从大阪搬来的小学六年级的主角身上。

“虽然我的爱情最终没能开花结果,但当初的体验经历了二十五年光阴,孕育出一部电影,那趟余味苦涩的旅程也不算白费。”看到这里,不禁莞尔。他在另一篇文章中还说:“我女儿现在三岁,拍《奇迹》时,我就想着这是等她十岁时让她观看的电影。我想对她说,世界如此精彩,日常生活就很美丽,生命本身就是奇迹。”

那么导演大人,您会如实地告诉女儿,其中藏着一段不能被称作“奇迹”的爱情吗?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为何总是慢一拍。”慢下这一拍,因此错过的,可能就是穷尽余日也找不回的漫漫一生。无数个时刻,想到那些来不及告别的亲人时,心里总会浮上《步履不停》的海报,那一高一矮、在崎岖山路上踽踽前行的母子的背影。漫步这个元素,在是枝裕和的每一部电影作品中其实都有丰富的呈现,在步履中导演电影的独特节奏也慢慢呈现出来,而看过《有如走路的速度》,为这个镜头再度挥泪,只是这一次,才深深理解了是枝裕和镜头里的融融暖意。

拍摄《步履不停》五年前,是枝裕和约母亲在新宿一起吃饭。虽然母亲一个劲地抱怨“肉这么小”“真贵啊”,但转眼就把最爱的寿喜烧吃了个精光。临别时分,母亲说着“再见啦”,高兴地挥手,向午后的新宿车站走去。是枝裕和望着她的背影,心头忽然涌起一股莫名的不安:说不定这是最后一次和母亲一起吃饭了。

遗憾的是,那预感成了现实。“没能为母亲做些什么”——是枝裕和说,电影《步履不停》就始于这股悔恨。没有煽情,没有追悔,没有救赎,他反而强烈地想把它拍成一部明朗的电影,不是讲述母亲走向死亡的过程,而是撷取她生命中的瞬间,并把家族记忆中的阴翳收藏进这一刻,就像最后一次目送母亲的背影那样。

“我想拍的是一开场便让观众觉得‘啊,母亲就在那里’的电影。我不想给人带来哭泣,而是尽可能地让人欢笑。与母亲一起欢笑。”在西班牙圣塞巴蒂斯安国际电影节上,当《步履不停》结束放映后,一位蓄着络腮胡、人高马大的巴斯克男子挺着太鼓般的肚子走到是枝裕和面前,满含激动地问他:“您为什么这么了解我的母亲?”

下部电影的芽和根

4月,是枝裕和的最新作品、第六十八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作品《海街日记》在北京国际电影节展映,电影票在开售瞬间被影迷们抢购一空。

《海街日记》改编自吉田秋生的同名漫画。据说吉田秋生在作品开拍前,只对他提出一个要求:“请好好呈现镰仓的四季。”于是后来出现在电影里的镰仓,春天落樱如瀑、夏季焰火如花、秋天梅酒沁心、冬日暖阳微醺……人情风物,美得就像一首温柔的咏叹诗。尤其是影片中的四姐妹结伴行走在海边的场景,款款步伐中走出了是枝裕和的节奏,定格成影迷心中的经典。如他自己所说——

“犹如停下脚步,挖掘脚下微不足道却更柔软的事物。如果电影作品是静静沉淀在水底的东西,这些文字就是沉淀之前缓缓漂荡在水中的沙粒。那些现在还很细小、并未成形的沙粒,一定会在几年后,成为下部、下下部电影的芽和根。”

(责任编辑:刘畅 CC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