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读书 > 书讯 > 正文

历史学家会如何谈论1920年代的繁华巴黎?

2016-11-01 17:02:00    好奇心日报  参与评论()人

如果你看过伍迪·艾伦的电影《午夜巴黎》,或者海明威那部著名的半纪实半虚构作品《流动的盛宴》,可能会对1920年代的巴黎有点印象。

“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海明威在书中写道。

在这些当事人或者后来者的叙述中,那时的巴黎充满浮华和享乐,汇聚着各路文化艺术等的名人,包括菲茨杰拉德、海明威、毕加索、达利、香奈儿、科克托、科尔·波特和约瑟芬·贝克等名人都在其中。

但这就是那时巴黎的全貌吗?上个月,Rowman&Littlefield出版社就在美国出版了一本新书《当巴黎咝咝:海明威、香奈儿、科克托、科尔·波特、约瑟芬·贝克和他们的朋友们》(When Paris Sizzled:The 1920s Paris of Hemingway, Chanel, Cocteau, Cole Porter, Josephine Baker, and Their Friends),重现了巴黎这座城市与人在 1920 年代的光彩与故事。

来自:亚马逊

来自:亚马逊

据《科克斯评论》(Kirkus Reviews)介绍,该书作者 Mary McAuliffe 是位历史学家,写了好几本关于巴黎的书籍。两年前,她曾出版过《美丽年代的黄昏:毕加索、斯特拉文斯基、普鲁斯特、雷诺、居里夫人、格特鲁德·斯泰因的巴黎》(Twilight of the Belle Epoque: The Paris of Picasso,Stravinsky,Proust,Renault, Marie Curie,Gertrude Stein)一书,讲述一战后, 1918 年时巴黎这座城市的文化生活。

此时的巴黎在和平状态和工业革命高速发展中极尽繁华。而《当巴黎咝咝》可看作该书的续篇,讲述“疯狂的20年代”。不同于其他叙述者,身为历史学家的McAuliffe创造了一个更广阔的景观描述那个变化的年代。

《纽约时报》的一篇书评称,该书容纳了当时众多复杂的人物和关系,可谓是百科全书。几乎所有人都在McAuliffe笔下蒙巴纳斯(Montparnasse)的晚会下出现,其中包括保罗·波烈、柴姆·苏丁、迪亚吉列夫、费尔南德·莱热、Kiki等,甚至时年28岁的戴高乐也来过。McAuliffe也说,这些晚会只属于上流社会,他们听爵士和蓝调,吃丰盛晚宴,品美酒等,无关工人阶级。

 1920 年代的巴黎,来自:vintag

1920 年代的巴黎,来自:vintag

除了叙述1920年代巴黎晚会和政治危机,McAuliffe还描绘了这些艺术家、创新者和政治家的关系。比如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理乔治·克列孟梭和画家莫奈是朋友,他曾多次劝说莫奈将其名画《睡莲》交给国家。法国立体主义先驱费尔南德·莱热曾经参加过在阿尔贡和凡尔登的战争,这些经历影响了他的艺术观点和创作风格等。

正如我们所知,巴黎的繁华终究落幕。随着 1929 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大萧条也宣告了巴黎这个时代的结束。后来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欧洲也从此远离了它的美丽年代(Belle Epoque)。

题图来自:nytimes


(责任编辑:刘畅 CC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