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读书 > 书评 > 正文

逼迫儿女的父母,其实尚不知如何应对自己未来30年漫长的老龄生活(2)

2016-02-18 15:34:08  十分心理    参与评论()人

陆晓娅:你看央视上有一个广告就是,儿子,等你考上大学了,妈妈就享福了;儿子,等你结婚有了孩子,妈妈就享福了。在传统社会里,一个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好不好,他会比较期待于后代。他觉得我生养你们,是为了我有一个更好的晚年。但在现代社会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会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有时候在街上看到那些老年人,我脑子里会出现一句话,叫老人寂寞深似海。但是谁来填补你的寂寞,谁来为你晚年的精神生活负起责任?老年人也要有精神老本。

王珲:对,没有这个的话,你都难以承受那种老了的空虚感。就是在熬日子。

陆晓娅:剩下大把的时间,但是拿这个大把的时间干什么呢?有一个老人,早上四点就醒了,然后熬到五点起来,捶腿一百下,刮头皮多少下,给孩子打电话多少分钟,又怎么样揉腰多少下……其实很多老人真的是需要找一些事情来填捱过这些时间。

现在很多老人很重视养生,但如果你希望自己有一个好的老年生活质量,只懂得养生,你肯定OUT了。简祯在书中有一段话说得特别好,她说一个人入世不是为了活几岁,而是为了“验收”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

有一些老年人活的很不堪,他的行为无法令人尊敬。在公共汽车上动手打人,或者在家里有很多让子女觉得不可理喻的行为。有种种状况不能平静地享受晚年生活,不能平静地去面对即将来临的死亡,这些老人,其实多数应该是有心理创伤的,他们经历一场又一场的运动,很多人生命中最好的年华一事无成。

王珲就没有实现自己,没有活出自己。当然会不愿意死去。

陆晓娅:你说得太对了。亚隆的很多研究就发现,没有真正活过的人,才是怕死的人。当然人可能都是因为这个、那个而怕死,但其中最重要的对死亡的恐惧,是因为没有充分地真正地活出自己。哇,我可不要变成那样讨人嫌的老人。

老年人应该构建独立的自我  

陆晓娅:老人和后辈的关系,现在也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我观察了一些老人和后辈的互动,比如我有的朋友,从国外回来陪已经进入到晚年的父母,他们常会觉得,好不容易请下假花时间回来,但是没过两天就受不了。

王珲:这不是跟我们春节回家的感觉很像嘛。

陆晓娅:是,这确实就是有很多的父母觉得晚年幸福要由子女负责。在这种关系里,永远有一种无法平等对话的状态。他们不太能够去考虑,儿女处在一个什么状态,是不是因为照顾老人,其实也付出特别多。我真的看到,70多岁的老人喂100岁的妈妈吃饭,弯着腰,也是非常辛苦。

简祯就说,老年是人生最不浪漫,且最孤军奋战的一段路。想想看,如果这个老人从未建构自我主体,从未学会独处,那么他可能跟子女的关系更容易变得纠结,几乎是在“用我们的半条命,去把子女的生活都毁掉⋯⋯”

王珲:感觉就像拼尽力气,把生命的重心放到子女身上了。

陆晓娅:这对我们是一个警醒。我们就要去想,要不要成为坠住子女的东西?还是说,OK,生命的这条船,哪怕我划不动,也许我真的不是要把它紧紧和另外一条船拴在一起,让它不能动弹。

王珲:这样的想法也是蛮个人主义思潮下的想法,就是强调个人的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