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读书 > 书评 > 正文

逼迫儿女的父母,其实尚不知如何应对自己未来30年漫长的老龄生活(3)

2016-02-18 15:34:08  十分心理    参与评论()人

陆晓娅:我觉得可能强调的是人对自己生命的责任。当然,人不可能完全独立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人和人之间是要形成连接,但是怎么样连接是健康的、良性的?所以我也会跟妈妈老人院的一些老人说,哎,今天你的孩子来看你了,你会跟他怎么说?可不可以这样去跟他说,最近怎么样呀,你这么忙,还来看我,妈妈非常高兴,谢谢你呀。如果这样表达,会不会孩子更愿意来?

这样孩子会觉得,付出被看到了。而不是对孩子说,你还知道你有妈呀?这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王珲:对呀,那种话一定是要他内心有这种力量,才可以说得出。

陆晓娅:对,所以就是建构独立的自我,这个对于今天的父母,是蛮大的命题。

逼迫儿女的父母,其实尚不知如何应对自己未来30年漫长的老龄生活

把生命最后阶段的每一天,拿来探访美、享受美  

陆晓娅:简祯在书中介绍了一些方法。比如,把生命最后阶段的每一天拿来探访美、享受美,与战战兢兢把每一天拿来长寿,哪一种生命观比较值得追求呢?

生活中任何的东西,都变成可以欣赏的。我在我妈妈养老院里看到,有老人把狗尾巴草拔下来、插起来。那也是一个能够发现美、感受美的心灵,能够被美滋养。

我还特别喜欢简祯写给晚年的自己的文章。

有几个东西她特别不想带进老年:

一个就是不要把因疲惫而滋生的怨带进老年。她说怨让你觉得所有人都亏欠你,你不知不觉需索无度,时时刻刻想为自己喊冤、控诉、翻案、平反,久之,变成满腹怨言,面目可憎的老人。

第二个她不想带进老年的叫贪,戒除贪念。对生命的执着与贪欲,想要长寿,想要躲在病的搏杀掩饰之下,留在人间,永远享有活着的感觉。她告诉自己,万万不可,切记,万万不可。

“当你起念挽留,留住吧生命,便不自觉地变成不敢面对疾病,无法思考死亡,而凡事采取逃避的老小孩。你所思所想,都是如何祛病回春,你会开始贪婪,认为家人应该全心全意照顾你,把你的存活视做生命重心,奋斗目的,稍有不足便遭你斥责,甚至不惜翻账本,向家人讨人情债,落入最俗不可耐的金钱投报率的计算。如果你变成这样的人,我真心的,义不反顾地希望你的生命终止于一场小型滤过性病毒的狂欢。” 女中豪杰吧。

王珲:嗯。陆老师,接近一个小时的分享,坐在您对面我觉得好幸运,这种感觉就是,我在三十多岁的时候,因为做《心理月刊》主编,接触到“人生下半场”的命题,因此知道,人在中年,必须要提前做一些心理准备,迎接生命的新的变化。而您今天的分享,让我提前预知了老年,老年也可以充满美感的。它会让我有一个准备,有一种觉悟

陆晓娅:我觉得,不要把老年活成人生的垃圾时间。就像球场上的垃圾时间一样。我们有这么好的书,我也觉得是很幸运的,能够看看,哦,原来……

王珲:除了书,还有您带着自己生命的深切体验和思索去解读这本书的,这真是太宝贵了。谢谢您!

以上对话,我们只截取了三分之一内容。陆晓娅老师对于简祯作品——《谁在银光闪闪的地方,等你》的完整解读,在幸福研习社中。加入幸福研习社,获得更多知名心理学家对精彩作品的独到解读。

我们促成理解。让我们透过作品,理解生活。

逼迫儿女的父母,其实尚不知如何应对自己未来30年漫长的老龄生活

(责任编辑:张微微 CC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