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读书 > 书评 > 正文

巴塞尔姆的小说是创新还是死路?(2)

2016-03-15 10:22:42  新民周刊 瘦竹    参与评论()人

如果阅读《无:一段初步描述》还只是让人晕菜,那么阅读《爱丽丝》就不只是晕菜那么简单了,你会气得拿头去撞墙,并且远赴美国去把巴塞尔姆从坟墓里拖出踢两脚,然后质问他写出这样的小说究竟几个意思,小说好像是说“我”想与爱丽丝通奸又担心若干人等会受到污辱,但小说却没有进一步表现偷情汉的百般纠结。整篇小说大部分段落里去掉了标点符号,每段结束时最后那句话又是不完整的。看完这篇小说,我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既然如此,他干吗还要分段,不分段不是更好吗?

纵观《巴塞尔姆的60个故事》,虽然各文本之间有很大的差异,但它们还是而许多的共同之处,如果戏仿《无:一段初步描述》的文法,我们可以说它们无故事、无逻辑、无抒情、无结构、无前戏、无高潮,如果愿意这些“无字可以无限制写下去,但想要说清有什么却只能再去重读文本。

大卫·盖茨为《巴塞尔姆的60个故事》所作的云遮雾罩的序言中声称巴塞尔姆是卡佛的拥趸,在我看来,他们的作品根本不是一个路子,卡佛显然对巴塞尔姆的所谓“实验”不以为然,卡尔在访谈中曾说过这样的话:

“每当听见人们在我面前谈论小说的‘形式创新’,我总会感到不自在。你会发现,很多不负责任、愚蠢和模仿他人的写作,常常都是以‘实验’为幌子。这种写作往往是对读者的粗暴,使他们和作者产生隔阂。它不会给我们带来与世界有关的任何新信息,只是描述一幅荒凉的景象,几个小沙丘,几只蜥蜴,没有任何人和与人有关的东西。 ”

我曾对卡弗写作体裁的狭窄不以为然,但当我面对巴塞尔姆玩文本玩到让读者厌倦的作品时,又觉得卡佛也许是对的。

(责任编辑:石豪 CC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