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读书 > 书评 > 正文

《黄雨》:田园已废,再无牧歌(1)

2016-05-09 02:20:45  新京报    参与评论()人



美国画家安德鲁·怀斯作品


黄雨
   作者:(西班牙)胡里奥·亚马萨雷斯
   版本: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6年1月

文明的进程实际上是一个逐渐远离乡野、走向大都会的过程,在不断提速的脚步中,展望未来与怀恋过去表现为现代性的两面。在西班牙语中,nostalgia一词兼有“怀旧”和“乡愁”两种含义,而这个词在词源上则是“回归”与“痛苦”二词的组合。看风吹草低见牛羊、在田间关心粮食和蔬菜、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这样的生活无疑是美好的,可是,一旦意识到这样的生活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呢?那些离开了故乡的人,对此有更真切的体验。他们知道,都市的日渐繁华,必定意味着故乡的日渐衰落,而他们仍然无奈地一批批搬离乡村、加入繁华都市。有一首拉丁美洲民歌这样叹道:

我的小村庄,山坡上的小村庄,

像一个垂死的老人那样静躺着,

悲苦和遗弃是你可怜的伴侣,

我的小村庄,

我要郁郁地撇下你,去远方。

被人们逐渐抛弃的乡村只有孤苦相伴,像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那样静待最终的死亡,哪有什么田园牧歌可言。这样的图景,这样的故事,也发生在昨天的欧洲,发生在今天的中国,发生在一切从“落后”向现代转型的地方。

怀恋过去,想象我们或者我们的父辈、祖辈所生活多年的乡村,未必是美好的体验。西班牙作家胡里奥·亚马萨雷斯在谈到他初版于1988年的小说《黄雨》时坦承,一开始,他觉得自己的这部作品是不合时宜的,因为在八十年代的西班牙,人们对现代化生活是满怀憧憬的,而这部作品则是关于死亡和乡村人口的减少的,是“一个幽居荒村者临终前的内心独白”,他不曾料到自己的这部作品会迅速成为畅销书、揽取各种奖项并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更有意思的是,小说故事的原型地——位于西班牙和法国边境比利牛斯山区的哀涅野,因为这部文学作品而成为热门旅游景点。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认为:《黄雨》的出现,恰恰击中了现代西班牙人意识深处的某个隐秘情结?而对死亡与孤独主题的探索、对毁灭的诗意描述,以及跳动在文本中的生命的悲剧性意识,让这部作品一定程度上加入到西班牙文学史的伟大传统中去。

一场印象派的“黄雨”

昏黄 衰老 死亡

这是一部短小说(novela corta),放在我们这里,就是一部“中篇小说”。一个孤寡老人,快要死了,被整个世界遗忘在一个荒废的山村里,躺在床上想象自己的死亡,回忆过去的生活。这样的一个故事,写短了则难以表现荒村生活的孤寂和无聊,写长了则容易让读者觉得无聊,因为它并没有多么曲折离奇的情节。故事中闪现的幽幽鬼影,与其说是玩弄“魔幻”的噱头,不如说是助以营造孤独的氛围。

也就是说,小说的“魔幻”并不具有戏剧性的意义,而更多是诗意的,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黄雨》和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并没有多少可比性。在被作者满含诗意的笔调带往哀涅野的茫茫雪地时,我联想到的是胡安·鲁尔福笔下的“风儿搅动着忧伤”的墨西哥乡野,而非新奇之事目不暇接的马孔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