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沙龙 > 专讯 > 正文

赵维莉:与书中人物交友 乐在其中(2)

2016-04-08 11:59:21  文/杨红军 摄/蒲东峰  中华网文化  参与评论()人

评书跟话剧等其他的艺术形式不太一样,生旦净末丑全是一个人来演,所以评书演员永远有一个第一自我,跳进去是角色,跳出来是自我。一进一出要自如把控,既不能完全投入角色,也不能置身事外。这是评书的最大特点。

2、中华网:评书的“黄金时代”是在什么时候?

赵维莉:我的感觉就是在我刚入行的时候,那个时候“文革”刚刚结束,十年浩劫,很多艺术形式都被扼杀掉了,都没有了。后来广播恢复了小说连续广播节目,后来才延伸到长篇,那个时代是我们最黄金的时代。别的电视节目也没有那么丰富,老百姓的文化生活也没有那么丰富,大部分人都是听书。

严格的说,评书它应该是听觉艺术更准确一些算上电视这一个部分,那应该算是视听艺术。为什么现在电视评书慢慢就没有了?那时因为现在电视节目太丰富了,评书一个人在那儿讲有点单调,容易视觉疲劳。听就不一样了,你比方说你在车里没地方可去,没别的可选择,只能听评书,听长篇的,毕竟是寓教于乐,你在听故事的当中再听听评书演员对这部书的评论,听了以后觉得很过瘾。

3、中华网:现在有一种趋势,许多年轻人回归到广播,评书怎样才能抓住这样一种趋势,跟上时代的步伐?

赵维莉:我也常年在考虑的一个问题,我刚才说了每门艺术能够留传下来就有它的魅力之所在,有它极强的生命力。那么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听书的受众已经不同了,过去在茶馆里听评书的都是有闲阶级,文化层次不高。

现在受众变了,大部分有文化,可能会觉得评书听起来陈旧,不够新颖。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常严峻的课题,就是说评书演员要提升自己的修养,文学修养和现代化的意识,不管你任何一种艺术,你只有紧跟时代的步伐,紧扣时代的脉搏才能够经久不衰,才能够有顽强的生命力。所以,评书演员自身要提升修养,评书演员的那个评永远超不过你自身的水平,你对这部书的理解到了什么程度,你的评就能到什么程度,你不可能超出你自身的水准,这就给评书艺人提出了严峻的课题,我们必须努力博览群书,扩大知识面,紧跟时代。

形式上也要改变,不能都搞那种几百集的长篇,现在年轻人的生活节奏不适合这个。要找准听众的兴趣点,展开创新。

赵维莉:与书中人物交友 乐在其中

赵维莉:与书中人物交友 乐在其中

4、中华网:第一次接触长篇小说的时候,您觉得有困难吗?

赵维莉:我觉得自己的表达能力很强,我上学的时候喜欢背课文,喜欢朗诵。我从在剧团里长大,基础是好的。但是我没有经过过去的那种茶馆里摔打,老师口传心授这种教学模式。我一开始是没有老师的,我喜欢讲故事,由短变长而已。但是后来在1976年的时候,我参加全国曲艺调研碰见田先生,也碰见我的恩师袁阔成老师,我就觉得这个人的表演太棒了,我一定要拜他为师。唐山大地震让我们失之交臂。

1981年录完第一部长篇之后,我就又想起来这件事,我说我得去拜袁老师为师,起码来说对于大的宏观方面把控一下,我起码应该知道评书是怎么回事儿,跟故事的区别在哪儿,评书结构是怎样形成的。袁老师让我学到最重要的一点是做人,说书先做人。他说,徒访师三年,师访徒三年,缘分不到,不可以做师徒,缘分到了自然也就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