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申城奏响“俄罗斯之夜”(2)

2016-10-21 13:00:32      参与评论()人

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大提琴钢琴奏鸣曲》,在王健看来更像钢琴协奏曲,“他的钢琴部分写得很漂亮,大提琴就像踩在滑板上飘呀飘,不要沉下去就可以了。他的音乐是带着淡淡忧伤的浪漫。”

和一般的奏鸣曲不同,这首奏鸣曲几乎每个乐章都有好几个主题,而且每个主题都好听。在很多人眼里,这是最浪漫的大提琴奏鸣曲,“它没有史诗般的深刻,但就是让人感觉无比温暖和幸福。”王健说。

古典音乐最有希望的市场

王健和陈萨第一次合作,是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今年5月的音乐节上。两人联袂演了几首小品,效果令人惊喜。此番在上海,将是两人第一次合演大提琴奏鸣曲。

陈萨自称为王健的“粉丝”,王健也很欣赏她弹琴,“她的琴声里有学问,有自己的世界和人生观。和她在音乐上对话,自己的想象力也变得更丰富。”

一位是蜚声国际乐坛的大提琴家,一位是从肖邦国际钢琴大赛走出来的“钢琴公主”,两人在乐迷心中都有着超高人气,同样也都见证了古典音乐在中国的发展。

王健首次在上海演出是1996年,他还记得当时的现场,“观众会随处走动,几乎找不到一场所有观众都安静下来聆听的音乐会。”

古典音乐深入中国观众的速度惊人的快,国际大牌音乐家的到来更让人目不暇接。王健印象最深的是,今秋的上海一口气来了三位小提琴女神——安妮-索菲·穆特、茱莉亚·费舍尔、维多利亚·穆洛娃,“数量如此密集的小提琴家连续在一个城市开独奏音乐会,纽约都做不到,柏林也不见得。现在的中国有点像二战后的美国,经济好起来了,以前欠缺的东西也开始爆发了。”王健说。

更重要的是,中国家长大都希望孩子能接受古典音乐教育,家长本人不一定喜欢,但一定会带着小孩来听,王健表示“这让我很感动”。

前几年,王健和一个国外音乐界经理聊天,经理说,看到中国小孩在台下吵吵闹闹很开心,王健忙问为什么?经理回答:“在国外,我磕头下跪,家长也不会带孩子来听音乐会,中国简直是奇迹。这说明音乐做成功了,而国外未来的音乐观众都不知道在哪里。”

“我觉得这和中华民族的上进心很有关系,每个人都在努力提高自己。”王健笑说,“所以外国人觉得中国是最有希望的市场,最让人期待的市场。”

在陈萨的观察里,古典音乐在中国的整体趋势也在成长,不仅现场的观演氛围更好了,在国内听到顶级音乐家演出的机会更多了,中国音乐家本身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曲目安排就是一个证明。

比如,“在选择演出曲目时,我们可以大胆放一些自己觉得很牛的作品,而且相信演出时,大家会接受。但以前我们可能不敢这样考虑,担心为时过早,大家不接受,可能西方可以,在中国不行。”

“这个时代可以培养出有自己审美和鉴赏力的观众。”陈萨对古典音乐在中国未来的发展充满希望,“古典音乐在观众群里属于小众,但小众是能引领大众的,即便是2比8的比重,也很可喜。”

录入编辑:忻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