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黎明山川·梦忆心远”张恨水(黎川)国际文学周活动在江西省黎川县开幕。文学周期间,为了响应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声音”的倡议,特意举办了“张恨水国际文学研讨会”活动。以“张恨水文学影响和影视创作”为核心主题,邀请张恨水研究会学者、汉学家、文学编辑、作家、评论家等探讨张恨水文学的历史地位,确立黎川县与张恨水文学的渊源和价值,以及张恨水作品在国际上的传播和影响。
在张恨水国际文学研讨会的“张恨水与时代”论坛上,原《华文文学》杂志主编,研究生导师,汕头大学教授,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理事,安徽省张恨水研究会副会长燕世超将张恨水比作巴尔扎克,描绘了五光十色的民国时期的社会生活,三教九流无所不包,阅历丰富、观察入微。
在他看来,张恨水的作品对传统儒释道思想与西方民主思想兼收并蓄,他以言情为经,以社会为纬。通过嫁接、融汇中西方各种描写的艺术,以中国式的戏谑、诙谐的手法,为中国通俗文化的现代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原《华文文学》杂志主编,研究生导师,汕头大学教授,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理事,安徽省张恨水研究会副会长燕世超
以下为燕世超先生演讲实录整理:
张恨水多达三千万言的作品是一个巨大的精神宝库。我认为,其精神价值主要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