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曾丽:好的传承是让参与者各尽其才 人尽其用

2017-10-23 13:58:39    中华网文化  参与评论()条

(曾丽和她心爱的苗绣藏品)

曾丽和她心爱的苗绣藏品)

“文化遗产最好的保护方式就是让他处于被需求的状态,这样,延续传承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生。东西再好,如果和今天的生活不能发生关联,也许就是长久的遗忘。”

接触和研究苗绣、苗族文化这些年,对于文化传承,曾丽有着自己独到的感悟和见解,在她看来,无论任何一种手工艺,都有其特定的文化体系,当人们以“他者”、“旁观者”的身份去审视、解读它的时候,首先应保有足够的尊重,避免指手画脚。

对于不干涉就可能面临消失危机的手艺,如何让其再次焕发新生,曾丽坦言自己一直在尝试,“不光是我们,很多文化保护机构都在摸索,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有摸索才会有经验,才会逐渐明确什么是恰当的方式。”

所谓的恰当,实际上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观察了很久,也学习了不少机构,最自然、最可持续的方式,曾丽认为还是要从手艺持有人自身出发,来延续传承。“以苗绣为例,有些机构会采取优秀文化引进来的方式,将汉族的一些绣制纹样糅合进来推广苗绣,这种方式反而会加快苗绣的消失。”曾丽觉得这种方式不可取,“要想帮助苗绣传承下去,就必须激发出苗族人对自身文化的深深认同。当一件生活中稀松平常的东西,被外界广泛言说和赞美的时候,作为这件东西真正的主人,其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是会被大大激发和重建的。”

在曾丽眼里,这种“被传播”同时引导着文化主人对自我的重新认识,进而主动承担起传承之任,而她本人目前要做的就是当好一个传播者。

最近一年的时间里,曾丽奔波忙碌,但是说起一年内做成的两件事,她眼里闪着喜悦的光芒,这两件事自然也和苗绣有关系。

父亲曾宪阳堪称“中国苗族服饰收藏第一人”,自小耳濡目染,加之这些年来的不断研究学习,曾丽对苗族服饰有着常人不及的深刻认识。她知道,苗族有上百个分支,服饰以及服饰上的刺绣,是支系划分的重要标志之一。她还知道,每个分支的刺绣款式和风格,都是祖宗定下的规矩,这种“族人徽记”不能随意改变。“那些纹样和符号背后蕴藏着的是人类远古的文化因子,具有很强的文化属性,但是现在却有很多本不属于苗族的纹样出现在所谓的苗绣之上。”

(苗绣公益课堂)

(苗绣公益课堂)

对于正在被误读的苗绣,曾丽做了不少事情,除了以展示功能为主的苗疆主题博物馆,由她发起的苗绣课堂也在今年开课了。课堂包括了收藏、鉴赏等内容,最根本的目的,还是传播纯正的苗绣技艺并引导人们正视苗绣的价值。在曾丽看来,这里所说的人们不仅仅包含非苗族的你我,也包含苗族人自身,“教授的过程,同时也是重建文化自信的过程。” 除了这些,曾丽还希望苗绣课程能成为现代都市的一种调剂方式,“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太快了,快得让人有点迷失。倘若能用苗绣使人慢下来,在一针一线中唤醒迷茫,享受安静,岂不是件很美好的事。

(曾丽带领中央圣马丁师生走进苗疆)

(曾丽带领中央圣马丁师生走进苗疆)

相关报道: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