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杭州文创产业大风起: 发展国际化之势渐猛(2)

2016-10-30 17:30:45      参与评论()人

“中国国家实力、国际形象都在不断提升,外国人开始对我们的民族文化感兴趣。从文化传播角度来说,这是一个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比较好的窗口期。”华策影视总裁赵依芳说。

将视角从影视跳跃到杭州动漫产业,源于历史文化的养分,杭州不仅摆脱了在国际市场的寂寞无名,还由世界“代工厂”的窘境中一跃而出,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探路先锋。

取材历史事件、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等中华传统文化,玄机科技成功制作了《秦时明月》、《天行九歌》与《武庚纪》等动漫影视作品;中南卡通制作了《郑和下西洋》、《郑成功》、《中华治水故事》等原创动画片。

这些原创作品的国内外传播,除了激发国内观众对民族文化的敬畏,引发国外观众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也实现了自身效益的最大增值。以《郑和下西洋》为例,这部52集大型历史传奇动画片,远销到非洲、中东、印尼、俄罗斯等23个国家和地区。

为了扩大盈利,中南卡通还依托原创动画片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动漫品牌,以版权贸易和品牌授权为盈利点,打造了一条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动漫产业链。

“在动画片制作期间,我们就寻找品牌、形象合作商,开发衍生产品,在动画片热播期间,相应产品已投放市场。比如,出售《郑和下西洋》的海外版权时,片子尚在制作中,图书、音像等产品就已在开发了。”中南卡通董事局主席吴建荣说。

被誉为“中国创意产业之父”的厉无畏表示:“体现民族精神文化的文创作品,是取得辉煌成绩的关键。美国和日本等世界动漫大国,无一例外地把本国的文化融入其作品中。”他还认为,从城市的发展实际来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加快城市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创意为魂:本土制造业国内外势力初成

对杭州而言,文化是根,焕发了现代传媒业的蓬勃发展;创意是魂,助推着本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杭州的实践表明,文创产业对地区经济的长远发展,起到了不竭的助推作用。

杭州王星记扇业有限公司成立于清光绪元年。这家走过了140多年的企业,自古就有“杭州雅扇”的美誉。在时光更迭中,却因空调、电风扇的普及,险些失去生存的空间。

回想起千禧年的发展状况,董事长孙亚青依旧满腹辛酸:“那时候没人买,制扇师傅不愿做,都跑去做其他买卖,我们做出来的扇子因卖不掉都烂在仓库。2000年的时候王星记只剩一个空壳。”

深深的失落也促使孙亚青重新思考这个行业。

“中华老字号具有文化与商业的双重属性,与文化创意产业有着天然的联系。”经过对市场的考察,孙亚青调整了产品方向,在原先15个品类的基础上,开发出上千款具有时尚气息的新扇。

这一思路调整,促使王星记扇业从此步入发展快车道,频频亮相国际舞台。目前,该公司产品已发展到25大类10000多个花式,年产销达2000多万。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制扇技艺还到法国、希腊、日本、阿曼等地进行表演,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工艺的海外交流。

借助文化创意的火种,杭州本土赛艇制造企业——浙江华鹰集团不仅在国际市场中逆袭成功,还成为全球同行里出奇制胜的典范。

在船艇制造行业,德国、英国等欧洲国家拥有近150年的制造史,而华鹰集团在32年前才开始涉及。如何才能取得成功?董事长熊樟友说:“我们的独家法宝是,依靠文化创意和技术提升来增强产品的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