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铮先生是已有近半个世纪舞台演出经验的昆曲艺术家,他谦逊地表示,若论戏曲研究和学识,在洛地老师面前,自己只是小学生。二人初见于1978年,洛地担任他所在昆曲班中的文化教员,当时他就为洛地学识的渊博折服。作为昆曲表演界的著名演员,张世铮对于这本戏曲理论通俗著作的感受,可以为大众读者提供典型参考:“洛地老师完全说到了演员的心里面,几乎把演员的一举一动全部都讲到了;这本书也非常全面,从编剧、导演到舞台的美术,几乎皆有涉及;同时,《水墨戏剧》的语言非常生动,不是艰涩难懂的戏剧理论语言。”毋庸置疑,这是一本了解戏剧的入门之作,它能带着读者从根本和理论上一步步深入了解中国戏剧。
有感于洛地所总结的戏剧表演经验,张世铮还一针见血地指出现代许多戏剧发展的弊端:“现代戏剧因为追求舞台和视觉效果的华丽,将戏剧传统演出规则放于末位,如此本末倒置,正是现代许多戏剧昙花一现的根本原因;而传统中囯戏剧能在舞台和百姓中常演不衰,正是因为重视并严格遵守传统戏剧表演规律的缘故。”
张世铮用“亲切、生动、全面”六字评价表达了自己对本书的喜爱与敬佩之情,并表示,洛地先生既是戏剧研究方面的理论者,又是实践者,他已经全方位地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这种理论体系涉及到训诂学、文学、表演学、戏剧学、校勘学等研究领域,我们可以称之为洛氏学说。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本《水墨戏剧》实际的价值要远远超过它作为通俗的普通戏剧文本的价值。“只有全面地认识洛地,了解洛地老师的研究领域,才能真正认识这本书的真正价值;感受到中国艺术、戏剧的真正魅力。”
缘起:两代艺术文脉的融合与传承
签售会上,洛齐重点介绍了《水墨戏剧》一书的出版缘起及创意。
去年夏天,著名文史学者洛地先生在杭州因病辞世。作为我国当代著名民族文艺及文史学者,浙江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洛地对戏剧和戏曲的认识自成体系,学博而专,著作等身,是深受戏剧和音乐研究界敬仰的前辈。洛地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漓江出版社上海中心联合洛地之子——当代著名艺术家洛齐,用了一种特殊的方式来纪念洛地,同时也期待完成艺术文脉在两代艺术家之间的传承。于是,由父子两人合著的《水墨戏剧》——一本融合了趣味、匠心、信仰与哲思的手工特装书,便在这样一种神圣使命的承载中诞生了。
洛齐表示,自己从小在舞台边长大,这个舞台上总是演出着浙江地区的各样戏剧。考进中国美院之前,从事过舞台灯光和美术的工作,与戏剧算是颇有渊源。父亲洛地是研究古典文学和戏剧的学者,当漓江出版社选择父亲的这本戏剧理论著作作为重点书籍时,他非常希望在自己的艺术创作和父亲的研究之间能建立起联系,于是就将自己关于戏剧方面的画作为这本书的插图。这本书从策划、设计,包括排版,纸张、纸张颜色的选择,都作了精心选择,也得到了出版社的大力支持。
《水墨戏剧》上个月在众多图书中脱颖而出,被评选为2016年度“中国最美的书”,并将送往德国莱比锡参加“世界最美的书”的评奖。对此,洛齐笑称希望能够再得荣誉。他深信这本书会引起西方国家的关注:“因为这本书可谓是一部集中了中国古典艺术范畴的一个文献,囊括了中国的汉字、古典戏剧艺术的表演、古典戏剧的文献以及中国的水墨画、书法等中国元素,相信这本书会打动更多的世界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