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榭,是东海之滨的一个小岛。因古时岛上草木繁茂葱郁,远观如水榭,所以取名大榭。
春秋时大榭属越国,秦时属句章县东境,唐时属鄞州鄮县,宋初属明州奉国军鄞县海晏乡。从宋朝到明朝初期,大榭岛及周边小岛始终定格为村级建制,行政上一直归定海县(即镇海县)管辖,岛上有常住居民4万多人。
昨天,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小岛上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他们对占地约20000平方米的大榭岛实施了Ⅰ期大规模考古发掘,在4000平方米的土地上,发现史前至宋元时期各种遗迹现象50余处,出土陶、瓷、铜、石、玉质遗物(小件)200余件。
宁波海岛,第一次大规模发掘了新石器时代遗址。
宁波海岛
发现4800年前聚落遗址
淅淅沥沥的小雨中,记者来到了考古发掘现场——宁波大榭开发区下厂村。
这里地理位置独特,西北依托涂毛洞山,西南背靠将军山余脉,东侧为平坦的稻田,更远处则是大榭岛最高峰七顶山,三面环山,一面朝海,偏僻清幽的自然环境,适宜人类居住。
海岛上的黄土粘性大,古人都喜欢用黄泥堆积成土台来居住生活,而现代人烧砖,也少不了黄泥。1980年,当地的村民在此造砖瓦厂,没想到这一挖,黄泥地下竟然藏了各式各样的石器。
村民惊喜之下,将情况汇报给所属辖区的镇海文管办。2008年6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普查队首次确认大榭遗址的存在,当时定名为“东岳宫遗址”(现改名“大榭遗址”),热心居民还向文保部门上缴了捡到的部分石器,都是距今5000至4000年前的。
2010年,大榭遗址获评为“宁波市第三次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并向社会公布。
“如果没有基本建设(需要),遗迹最好的保护,还是原址保护。”宁波考古所大榭遗址考古领队雷少说。
去年4月,宁波大榭开发区提出要对村子进行开发,为了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经浙江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批准,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和北仑区文物保护管理所等科研机构合作,开启了大榭遗址Ⅰ期大规模考古发掘,这才让海岛多年的秘密首次面世。
遗迹
或为制盐场所
雨后的考古现场多处积水,旁边一个工作棚,就是历时9个月开发的成果展示区:
早在新石器时代,距今约4800至4300年前,大榭境域内就有先民居住生息。如果说良渚是个古国,那么大榭,就是当时的小渔村。
陶、瓷、铜、石、玉质遗物(小件)等200余件出土文物,根据文化层划分为四个大层,分别是史前时期的良渚文化和钱山漾文化,以及商周和宋元时期。
从史前文明到商周、宋元,海岛上一直留有人类的遗迹。
海岛的生活,是不是很惬意,很落后呢?从这次考古发掘来看,答案是否定的。
在距今约4200年至4000年的钱山漾文化土台遗存上,发现了7处灶址、1个大坑、7处烧土堆和3处陶片堆。
在大榭遗址钱山漾文化时期,发现了一个特殊的灶坑,周围还散落着数量较多的柱状烧土支脚、石制支脚,以及厚胎、浅腹陶盘。
“过去古人是在地上挖坑做灶,但是五六个灶为什么会叠加在一块?”这种特殊的遗址现象以前还没有见过,考古人员陷入了沉思。
现场,考古人员还发现了火烤的痕迹,加上出土的陶器单一、碎片体量庞大,考古人员猜测,古人可能是使用这种特殊的灶来制盐。
目前,灶坑的土壤等已经搬到了实验室,实验人员还在对土壤的微量元素进行分析,这对于探讨浙东沿海地区的早期盐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线索。
大榭到舟山
有条海上商贸古道
上世纪,大榭与舟山的商贸往来非常频繁,因为大榭地处大陆边缘,农业相对发达,而舟山地处东海,渔业资源丰富,两地经济上互补性特别强。自然形成了一条交往历史悠久的海上“商贸古道”。
从这次考古来看,大榭岛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是宁绍平原与舟山群岛之间文化交流、传播和人群迁徙的桥梁,对于该时期的海岛环境变迁、人地关系和对外交往,以及海岛文化、海洋文明等都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雷少说,大榭遗址内涵清楚,时代明确。从发掘出土的陶、石器标本来看,其主体文化遗存所处时代应在史前时期的良渚文化中、晚期至钱山漾文化阶段。遗址保存状况较好,文化堆积较为丰富,作为浙东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海岛考古,在海岛上能发现这种保存状况良好的史前文化遗址是比较难得的。
Ⅰ期考古后,下一步有什么打算呢?记者了解到,12000平方米的核心区域还是原址保护,目前仅对北侧4000平方米进行了考古发掘。明年初,还要进行3000平方米的Ⅱ期考古发掘。而对于未发掘部分,将依照相关法规得到妥善的原址保护。
考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适当的时机,将大榭遗址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区域,使之纳入到法制化的保护轨道。
本报记者 邹洪珊 吴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