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新世纪中国藏家占醒目席位(2)

2016-12-20 17:01:25      参与评论()人

该馆的明星藏品为《帝王礼佛图》,系龙门石窟宾阳中洞东壁上的浮雕。1935年,它们被任职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普爱伦勾结古董奸商岳彬盗凿成碎片运至美国,博物馆最终完成了碎片的拼接和修复,使其成为亚洲展厅中的骄傲。

中国有望成为吸引文物回流之地

《谁在收藏中国》的两位美国作者花费了大量笔墨描述中国文物百年流失的过程、细节、相关人物等等,但在全书的后记中,他们也不得不正视一点——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崛起,这些情况已发生了巨大变化:

中国本土的收藏家越来越多,有实力的买家常常让世人为之惊诧。类似刘益谦一类的实力藏家,他们不仅出于个人兴趣收藏中国珍品,也在客观上促进了流失文物回归中国。此外,一些中国政府部门,尤其文物保护部门,对中国流失文物更加上心,出手收集也十分果断。法国藏家高美斯与中国某些地方政府达成的有效合作,促进了不少珍品回流。

数年前,杭州市政府联合中国美院,买下7010件德国包豪斯风格作品,其影响更大。原因有二:一是这笔投资并非像以往那样,只盯住中国文物,其二,所买作品体现了1850年以来西方近现代设计史的发展和演变,是西方近现代设计史的重要物证。这个举动有了“中国收藏世界”的意味,因此比以往更让人瞩目。

据美国学者调查,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一些以前不为人知的陶瓷、艺术品,就开始现身香港荷里活道的时髦古董店。在苏富比和佳士得拍卖公司的带领下,“宫廷”标签很快变成了文物艺术品拍卖的法宝。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嘉德、保利国际拍卖公司等中国本土拍卖企业在北京、上海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中国的艺术市场焕然一新,茁壮成长。

两位作者还甚至引用了一位业内采访对象的话:“20世纪90年代期间,中国文物商店或拍卖行的买家,主要是外国人或来自中国香港的古董商、收藏家。2000年标志着中国收藏家、博物馆真正开始征购艺术品。而中国文物,也开始回流祖国。目前,来自中国的收藏家和古董商,已成为世界各地中国艺术拍卖会上的统治力量。”

难怪他们在本书的后记中赞叹道,“跑道已经准备就绪”,在新的世纪里中国收藏者会占有醒目的一席。

【访谈】

“西方博物馆不可能永久占有那些文物”

记者欧阳春艳

大都会博物馆

为何拒售《谁在收藏中国》

读+:《谁在收藏中国》的两位美国作者披露了很多文物流失的幕后故事,其资源主要来源于哪里,可信度高吗?

张建新:为撰写本书,两位美国作者在英美相关大学、档案馆、图书馆和博物馆查阅了大量资料,有些国内学者之前有所闻,有的属于首次面世。无论如何,他们在撰写本书时体现的追求历史真相的态度令人尊敬;本书所附资料来源及书目十分难得,有助于国内外学者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

读+:据说因为涉及了大都会博物馆镇馆之宝《北魏孝文帝礼佛图》的出处,该博物馆拒绝在书店出售这本《谁在收藏中国》?据您所知,海外博物馆对于这些中国文物是什么样的认识与态度?

张建新:对于收藏包括中国文物在内的他国文物,西方一些博物馆抱有以下观点:它们在西方博物馆受到了良好保护,已成为世界共有藏品,弘扬了文物原属国文化,一些文物原属国不具备文物保护条件等;当然,许多文物原属国并不认同上述观点,认为那是西方博物馆想要永久占有那些文物的强词夺理。近年来,流失文物应该回归原属国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西方学者也开始撰写自揭西方博物馆收藏“家丑”的文章和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