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童出身的刘诗昆,比任何人都知道“学钢琴须从娃娃抓起”的重要性。
同时,在投身音乐教育事业的过程里,刘诗昆还发现了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他总结出如下三点——
第一,家长望子成龙思想太重。
刘诗昆认为,学钢琴就是在接受一种艺术教育,毕竟能成为钢琴大师的比例少之又少,哪怕1万个琴童里出现1个郎朗,中国的钢琴家都会过剩。”刘诗昆说,学钢琴的过程其实是接受美育和素质教育的过程,而美育有着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学钢琴,它有开发大脑、锻炼协调能力、增强记忆力、提高艺术修养等诸多优点。家长应该跳出误区、端正心态,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钢琴,在享受音乐中快乐成长。
第二,孩子对钢琴没有兴趣,并不代表弹不好钢琴。
关于培养孩子对学习钢琴的兴趣问题,刘诗昆表示:学习钢琴,与兴趣并无太大的直接的关系,但孩子需要每天坚持练习钢琴。
“我小时候学琴,每天要弹45分钟。父亲对我的要求非常严格,弹琴不认真,我会挨打。3岁的孩子不懂什么前途、理想,大人让弹就弹,弹到10岁时获得了全国冠军。”
“弹钢琴,就是一个锻炼心智、提升修养,也令人感到枯燥乏味的技术活儿,但虽有痛苦,更有欢乐。”他甚至认为,“孩子是否坚持弹练钢琴,家长对孩子的强制和催促必不可少。”
第三,手掌大小、手指长短、天资好坏,并不是学好钢琴的首要及必要条件。
刘诗昆说,凡手掌大小、手指长短属于正常或基本正常范围之内的孩子,都可以正常学习钢琴。在中国和世界上,也有一些手并不大甚至还略偏小的人,最终也成为出色的钢琴演奏家。钢琴这一乐器已经存在150年至200年之久,全世界不知有多少孩子学钢琴,而钢琴琴键的尺寸和大小,都是为普通人设计的,而不是只为极少数超大手的人特别定制的。
在从事音乐教育的同时,刘诗昆对”艺术嫁接市场”有着独到的理解。他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艺术是可以和商业无缝对接的,一方面可以使艺术在实现商业价值的同时更大能量地发挥其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市场化的成功可以反哺艺术本身,保护和支持真正的高雅艺术。“艺术需要经济支持,也需要市场化,因为文化艺术是不可能脱离市场的。”
如今,刘诗昆已77岁高龄,但他仍觉得自己像年轻人一样精力充沛,干劲儿十足。他弹琴仍不看谱,对音乐教育事业始终挂心,正应了那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2016年11月22日,刘诗昆带领中国老、中、青、幼几代钢琴家走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从9岁至77岁的15位国内顶尖级优秀钢琴家为观众奉献了一场激动人心的钢琴盛宴。这场音乐盛典不仅是空前的视听盛宴,更富含传承意义。
“只要我身体好,就还能做很多事。”刘诗昆说,“以现在的情况看,干到80多岁也没问题。如果身体健康状况允许,我会一直弹奏下去。”
鬓华虽改心无改,犹似少年豪迈时。
每当刘诗昆坐在钢琴前,都永远是一个我武惟扬、激情迸发的人。因为,只有这钢琴、这音乐,才是他生命的力量和源泉。他把他的全部生命都交给了钢琴事业,更积极投身于钢琴教育事业,为钢琴艺术的传承和弘扬贡献了自己的力量。2016年,刘诗昆获得年度“中华文化人物”提名。
1月11日,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凤凰卫视联合主办,深圳华侨城文化集团承办的“2016中华文化人物”颁授典礼将在深圳举行。 届时,这些候选人将荣登“2016中华文化年度人物”颁奖舞台,分享他们的心得感受,共同接受世界的喝彩。颁授典礼将由凤凰卫视和凤凰网向全世界华人观众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