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艺术史学会主席、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历史学系朱青生做了题为“找到自主的思想:我对中国当代艺术的三十年思考”的演讲。他回顾了刚刚在北京大学召开的“世界艺术史大会”的盛况,进而提出一个问题:中国的艺术长期受到西方的引领和压抑,如何才能走出中国艺术自己的道路?朱青生指出,过去认为,当代社会是一个资本主义统治之下的景观社会,这一说法是居伊•德波在面临着一个资本控制、权力控制的社会时提出的。但是德波的时代没有互联网,媒体形式的巨大变革使得景观社会已经成为了过去时,自媒体时代开启的是景色社会、山水社会。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社会学系渠敬东以“山水与现代中国的精神危机”为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与渠敬东从精神气质的角度理解山水社会不同,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应星的发言更强调山水与江湖在形态上的区别。两位社会学家的发言之后,浙江大学美学与批评理论研究所所长沈语冰带来了精妙的艺术解读,他报告的题目是“大烟囱的尴尬:莫奈如何协调现代工业符号与风景画的惯例”。
此外,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刘守英做了题为“美丽山水下的贫困:价值发现与分享困境”的报告。他以西藏林芝巴松错边的一个村庄为案例,从一个经济学家的角度分析了其经济发展与山水开发之间的悖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孙向晨对渠敬东的发言做了补充,介绍了西方的精神是怎样塌陷的。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邵亦杨从艾未未和徐冰的装置艺术谈起,展现了当代艺术是如何展现现代风情的。她认为,当代艺术是可以介入社会的,是可以从思想上介入社会,并进而改变社会的。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常培平博士以“当代艺术中的历史感及其形式:以‘物性’为中心的讨论”为题阐释了自己的观点。
在主题演讲环节结束后,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创办人、证大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戴志康致感谢词。他回顾了自己从求学到从商,从地产商到文化商人的人生历程。他指出,无论城市建设,还是社区规划,文化一直是其思考的重心。站在社会角度,引进艺术介入社会建设,落实的是其推动社会进步、构建新生活方式的理想。戴志康认为,美术馆应该成为社会的现场,艺术应该成为研究社会文化的跨学科桥梁。不管是艺术家或者其他人文社会学者,还有企业家,都应该参与到社会变革中,去发现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并解决问题,本着真、善、美的追求,去做新社会形态的建构者。
“山水社会——测绘未来”展览是2015年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的项目。在论坛举办当天,“山水社会”巡展同时落地北京,在山水美术馆开幕。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是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交流的重要平台,但是与众多艺术家齐聚一堂进行对话还是首次。艺术与人文、艺术与社会本是不可分割、互通互融的。共同举办“山水社会:一般理论及相关话题”论坛,是一次对话、合作的成功尝试,对于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与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都具有非凡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