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天京事变”爆发前杨秀清为何急欲晋位“万岁”

2016-11-04 17:02:03    中国经营报  参与评论()人

东王杨秀清“逼封万岁”,学界历来多视为触发“天京事变”的直接导火索。“逼封”一说,从太平天国方面的记载来看,仅见于忠王李秀成兵败被俘后的自述。李秀成说:“因东王天王实信,权托太重过度,要逼天王封其万岁。那时权柄皆在东王一人手上,不得不封,逼天王亲到东王府封其万岁。”

还有“加封万岁”说,来自翼王石达开临刑前的口供:“洪秀全本欲杀杨,口中不肯,且故意加杨秀清为万岁,韦昌辉忿气,把杨秀清杀了。”

石达开与李秀成,分别为太平天国前期及后期的中枢重臣,石更是事变的当事人之一,他们不约而同都“供认”有封杨秀清“万岁”之举,可以互相印证,确有其事。问题在于“逼封”还是“加封”,一字之差,暗含无限玄机。

“逼封”“加封” 空穴来风?

“逼封万岁”之说,同样见于“天京事变”时期撰写的文人笔记《金陵杂记》及《金陵省难纪略》,两书所录具体情节较为详细,兹一并摘录如下:

咸丰六年秋,东贼杨秀清欲夺洪秀全伪位,……于七月间假称天父下凡,传洪逆之子不至,洪自往焉。入东巢,杨逆踞坐不起,云天父在此,洪逆即跪。杨逆假天父语问洪逆云:尔打江山数载,多亏何人?答云:四弟。杨云:尔既知之当以何报?答以愿即加封。随出向众党云:嗣后均宜称东王为万岁,其二子亦称万岁。贼众诺,杨色稍霁,洪亦不转。(《金陵杂记》)

一日,(杨秀清)诡为天父下凡,召洪贼至,谓曰:“尔与东王均为我子,东王有咁大功劳,何止称九千岁?”洪贼曰:“东王打江山,亦当是万岁。”又曰:“东世子岂止是千岁?”洪贼曰:“东王既万岁,世子亦便是万岁,且世代皆万岁。”东贼伪为天父喜而曰:“我回天矣。”(《金陵省难纪略》)

《金陵杂记》作者署名“知非子”,《金陵省难纪略》则为张汝南所撰。他们二人都曾在天京生活过,成书之时“天京事变”尚未结束,史料价值颇高。从“东贼”“洪逆”这样的称呼字眼,可知他们所处的立场,与翼王、忠王二人截然不同。但两书中所录事变诸情节,是“闻之于遇难播迁之人及被掳脱逃之辈”或“访闻确切得以附入”,并非作者亲眼目睹,故不可尽信。

这两份当时的史料,均记载了“召洪贼至”“入东巢”,即杨秀清逼洪秀全亲到东王府的细节。据太平天国官书《天父圣旨》和《天父下凡诏书》所载,由东王杨秀清代言的“天父”下凡如需传谕天王,一般惯例是东王到天王府“传达”。唯一的一次例外,是1856年8月15日(太平天国丙辰六年七月初九日,咸丰六年七月十五日),《天父圣旨》所载杨秀清最后一次代“天父”传言:“午时,天王御驾至九重天府(东王府)。”此时离“天京事变”爆发杨秀清被杀,只有短短半个多月了。由此可进一步印证,李秀成自述及上述两书提及的天王亲赴东王府之行,并非虚构。

笔者认为,石达开所述洪秀全主动“加封”杨秀清以激变的说法不尽合理。它更多是表明,石达开对洪秀全玩弄政治权术是很反感的,因为他当年被迫出走天京,流落四方,以致最终败亡,正是身受其害之故。

首先,既然石口供称“韦昌辉请洪秀全杀杨秀清”,他主动请缨,说明早有“诛杨”决心,洪秀全根本没有必要再搞“加封”来故意刺激韦;其次,“加封万岁”如此大事绝非儿戏,如果韦没有被激怒,洪何以善后?第三,诸多史实说明,洪秀全本人权欲极强,他绝不会主动出让天子名器和帝王专称——这是仅为洪本人保留下来的一项特权。

当然,石达开与李秀成的两种说法,也不完全矛盾。“逼封”是前提,“加封”是结果,风头正劲的杨秀清采取咄咄逼人的政治攻势,老谋深算的洪秀全则还以“故意加封”的政治阴谋,二者互为因果。只是李秀成着重叙述了“因”,而石达开却以“果”为因。

“谣言”“代言” 皆为极权

有学者认为,“逼封万岁”是洪秀全为“诛杨”寻找法理依据而故意制造的政治谣言。“逼封”是不是政治谣言,先要看它立不立得住脚,能不能服众,“封万岁”是天京朝中的大事,每次“天父”传言也非同小可,两者肯定不能偷偷摸摸私下进行,都应该有现场见证人,如果只是谣言,早晚不攻自破。

史料记载,韦昌辉在“诛杨”后到处张贴告示公布杨秀清的罪名,如“窃据神器,妄称万岁”“谋逆希僭大号”等等。也就是说,韦昌辉(以及居于幕后的洪秀全)指责杨秀清犯的罪是“自居万岁”,而非“逼封万岁”。“自居万岁”无疑是大逆不道,“逼封万岁”的行为虽然僭越,但只要经天王公开同意“加封”,这个“万岁”称号就是既成事实,至少程序上合法。所以,“诛杨”之初,无论韦昌辉还是洪秀全,都不愿承认“逼封万岁”这一事实,自然更不会主动“制造”这类谣言。

众所周知,韦昌辉发动“诛杨”之役约两个月后,即1856年11月,他自己也因为“滥杀”罪名而伏诛,洪秀全出面“主持公道”,为杨秀清平反。“诛韦”也需要公开正当的理由,妄杀东王就是最好的理由。因此,洪秀全不但迅速恢复了杨秀清生前的神格和名誉,还把他塑造为天国的忠臣楷模,并屡有“加封”,直至让杨成为最高神。后来,洪秀全御用玉玺上出现了“八位万岁”一词,如果“八位万岁”中确含已死去多年的杨秀清,这意味着洪承认了杨的“万岁”称号。天国忠臣“逼封万岁”当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洪秀全日后重印《天父圣旨》时干脆删掉了这一节——杨秀清“逼封万岁”系借“天父”传言行事,最初理应记录于《天父圣旨》中。

综上所述,不管事变当时还是事变之后,洪秀全实在没有什么必要刻意宣扬“逼封”之事,更遑论主动制造谣言。

至于权倾天国朝野的杨秀清,为什么会“逼封万岁”,反而导致自己走上绝路呢?长期研究太平天国史的日本学者小岛晋治认为,“从《天父圣旨》的记载看,似乎是东王鉴于天王和高官们对自己的愤懑情绪日益高涨而深感不安,因此要求得到与天王同等至高的地位”。小岛的学生菊池秀明也指出,“杨秀清为自己独裁所招致的不满心存恐惧,因此想借得到与天王同等的地位来压制洪秀全对他的不满。但他的这一行动反而激怒了洪秀全”。

上述观点所依据的,是现存《天父圣旨》最后一条记载,杨秀清借“天父”之口称:“秦日纲帮妖,陈承瑢帮妖,放煷烧朕城了矣。未有救矣。……朝内诸臣不得力,未齐敬拜帝真神。”秦、陈二人都是太平军重要将领,稍后也因不满杨秀清专横而参与了“诛杨”行动,又与韦昌辉同日受诛。

这确实说明,“天京事变”爆发前夕,杨秀清也日渐意识到,天国满朝文武大都站在自己的对立面。发泄怒火和消弭恐惧,可能是杨秀清急欲晋位“万岁”的重要原因之一。

奇怪的是,历来思虑周密、行事果断且掌控天京内外军政实权的杨秀清,在重大危险逼近之时,不但没有及时察觉洪、韦、石三巨头“诛杨密议”的存在,采取足够的应变措施,积极争取更多盟友,反而继续肆无忌惮地向天王权威挑衅。他所倚仗者,仍是自以为无往而不利的“天父代言人”身份。

西谚有云:“上帝要你灭亡,必先让你疯狂。”看来,杨秀清这位“天父”(上帝)的代言人,在通向最高绝对权力的最后一刻,自己先“疯狂”了。

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理事,专治中国近现代史与太平天国史。著有《萧朝贵研究》《咸同兵燹与徽州社会》等,参与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项目“传记—类传—农民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