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毕沙罗:他让印象派真正成立,自己却被多被忽略(3)

2017-03-15 10:28:47    澎湃新闻  参与评论()人

毕沙罗作品《对话》(1881),收藏于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

毕沙罗作品《收获干草》(1887)

毕沙罗作品《蒙马特大街》(1897),收藏于东宫博物馆

印象派画家关注的焦点主要是风景与市景。他们不在画室里闭门构思,而是倾向于在户外以直接感受的方式作画。左拉的小说《杰作》描述了一位青年画家克洛德,他充满热情地呼喊:“太阳、外气,与光明,新的绘画,是我们所欲求的。放太阳进来!在白昼的日光下面描写物体!”光是色的乐章,色是光的史诗。印象主义记录风景与气候的敏感变化,见证时间中飞逝的瞬间,捕捉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灵光。艺术家在考虑画什么和怎样画时,首先依从自己的敏感性,动与静、光与色、线条与构图,活泼的生命和抽象的秩序,相互交汇,达到圆满。印象主义后期过度走向了技术理性,毕沙罗也曾加入点描派即新印象派,但他的表现要比莫奈等人自由得多。比起绘画技巧,他更向往温和平雅的趣味。他的温暖和韧性,他所呈现的生命的质地,最终决定他的艺术质地。

毕沙罗的作品,初期描农妇,中期描风景,后期描市井,描青苔掩映的桥,描车马杂遝的街。纵使景象变更、技法转换,安然淳朴的气息始终未变。毕沙罗在65岁以后逐渐被公众广泛接受,此时留给他的时间业已不多,深受眼疾困扰的他仍然笔耕不辍。全书的末尾,斯通以毕沙罗走进1900年“伟大世纪博览会”的场景作结。这次博览会将安排一个大房间展出印象派8次画展中最优秀的代表绘画。这意味着什么?“那是长长的路程的真正开始。”毕沙罗在微笑,“毕竟,20世纪会是他们的。”

《渴望风流》,[美] 欧文·斯通,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