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影视 > 正文

《地球四季》1.5万年以来地球生灵的美丽与哀愁

保存图片 2016-09-29 09:09:19  澎湃新闻    参与评论()人
《地球四季》1.5万年以来地球生灵的美丽与哀愁
上一张下一张
《地球四季》海报
图集详情:

曾制作了《微观世界》、《喜马拉雅》、《鸟的迁徙》、《海洋》等纪录片的法国电影人雅克·贝汉(JacquePerrin)与雅克·克鲁佐(JacquesCluzaud)合导的新作《地球四季》(Lessaisons)9月27日在中国内地上映,观众可以选择法语原声旁白,或由黄晓明和蒋雯丽配音的国语旁白。相比他的上一部作品《海洋》在法国本土上映两年之后才登陆中国内地,《地球四季》今年年初刚在法国首映,这次我们不必等待太久就能在银幕上欣赏这部自然史诗。

《地球四季》以地球经过了冰川时代中绵延80000年的严冬后开始出现四季的更替拉开序幕,至近代社会完结,前后历时15000年。虽然片名听上去包罗万象,但其实雅克·贝汉镜头下的主人公依旧是动物。继“天上飞的”和“海里游的”之后,这次他把镜头对准了“地上走的”,通过四季的轮替展现欧洲大陆上的动物生存环境的演变。整部影片其实可以分为两部分,以人类成为自然的主宰大规模开疆辟土为分界。

影片的两部分在内容、旁白及情感上都截然不同。上半部分更接近贝汉以往的作品,通过镜头和剪辑呈现了陆地动物之美。不论是呆萌的猫头鹰、优雅的麋鹿、矫健的猞猁、凶狠的群狼、恣意的野马,在被赋予拟人化的灵性的同时,更将属于本物种的特质展现得淋漓尽致。也像贝汉过去的作品一样,这部分仅有寥寥几句旁白,多是依靠画面语言叙事。在仅需调动单一感官的状态下,观众得以更深地沉浸到影片中,会为了刚出生的小鹿捏把汗,会惊叹小熊无师自通的爬树本领,也会为被狼群包围的掉队的野马而揪心。

到了下半部分,随着人类的进步及活动范围的扩大,田园诗一般的抒情小调变奏为悲怆的奏鸣曲。人类在自然中的地位,从与动物平等的位置上升到驾驭者的角色,我们把狼圈养成狗,把鞍架到了马背上,把森林变为耕地和平原,把动物赶到更深的森林中,继而又通过猎捕它们获得乐趣。大段大段的旁白控诉着人类活动,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我们的贪婪和妄自尊大的本性如何毁灭着这个地球上其他美丽的生灵。观影的心情也跟着从轻松转为沉重及痛心。

两部分虽然看似是割裂的,其实是形成了对比关系。倘若没有上半部分的美好,下半部分的警醒作用也就不会强烈。这正是导演的良苦用心,也是主导全片剪辑的关键所在。虽然雅克·贝汉的纪录片总是在提醒我们须珍惜自然,但没有哪部的教育意义可以与《地球四季》相提并论。令我不解的是,下半部分的影像本身已经完全能表达导演的观点,却又加上了那么多的旁白,似有画蛇添足的说教之嫌。

法国作曲家BrunoCoulais这次的配乐依旧精彩。雅克·贝汉在《地球四季》上海首映式上透露,这位老搭档一直都是根据已经拍好的画面再谱写音乐。由此可见,BrunoCoulais是一位不仅对音乐而且对影像的理解也十分到位的配乐家。前不久上映的动画电影《海洋之歌》的配乐同样出自他之手,片中音乐的存在感几乎与影像不分伯仲。而到了《地球四季》中,他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方法。

值得赞赏的是,这部电影的配乐非常克制,大多数时间里,观众聆听到的都是自然本身的声音。只有在动物猎食的生死存亡的关头,他才以小提琴和鼓点渲染一下气氛;又或者是时代更替的场景中,以大提琴表达哀婉之情。

两位导演在上海首映式上透露为了拍到动物最生动的一面,剧组使用了最先进的设备,工作人员甚至亲自动手发明了能架上摄影机的高速四轮驱动车,如此才能跟上野马飞奔的步伐。另一方面,为了拍摄特写镜头,必须长期与动物呆在一起,让它们渐渐放下戒心,视剧组为与它们一样的森林的一份子。

不难理解这样的一部电影需历时四年才能拍摄制作完成。IMDb上显示其制作成本为3300万欧元,而票房网站Mojo上的各地票房之和目前仅超过1055万美元,成本与票房之间的鸿沟似乎很难填平。但是,这不是衡量《地球四季》的价值标准。假如每一个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都能意识到对于地球上的生灵,我们人类的角色应该从驾驭者变为保护者,那么这部电影的“盈利”将是难以估量的。毕竟,银幕上的所有动物如今还生活在地球上,我们有理由相信影片结尾所言——“现在还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