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然之间,王小波离开人们的视线21年了,然而他却从没有真正离开过,一部部经典作品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最著名的《时代三部曲》,包括了王小波生前出版的所有小说,《时代三部曲》代表着王小波对文学的关怀和理解。其中,《黄金时代》的写作背景源于王小波1968年在云南兵团劳动,这也正是他开始写作的起点。如果说《黄金时代》成就了王小波,那是不是可以说云南是他的灵感启迪诞生地。
王小波的回忆
离开云南以后数年,王小波在与后来的妻子李银河恋爱时,曾说自己“16岁在云南,常常夜里爬起来,借着月光用蓝墨水笔在一面镜子上写呀写,写了涂,涂了写,直到整面镜子变成蓝色”。而王的姐姐王小芹则描述过:“到上山下乡风潮哄起,他竟自愿报名到最远的兵团。待去不久,即写信叙那里苦不堪言”。
云南陇川县
小说中的故事背景云南陇川县,位于中国西南边疆,镶嵌着一颗璀璨夺目的碧玉,它就是元末明初的麓川故地、现在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勐宛”是傣语音译名,意为太阳照耀的地方。斯如其名,这里山美水美人美,是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是一方充满希望的热土。
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也曾有过王小波的足迹,他当年劳动的地方正是陇川农场,一处位于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境内的农场,始建于1955年5月,以蔗糖产业为支柱。作为一个知青,王小波来到这里劳动也许有很多的不适应,更何况那时候的他不过16岁,放在如今正是最纯真的青春年华。
或许是当年的兵团劳动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经典之作、或许是这片未经浸染的天然田园给了王小波更多的创作灵感、或许是一个来自北京的大男孩在云南劳动的历练后有了更多的人生阅历与感悟...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王小波《黄金时代》
王小波简历
1952年5月13日出生于北京。
1968~1970年云南农场知青。
1971~1972年山东牟平插队;后担任民办教师。
1972~1973年北京牛街教学仪器厂工人。
1974~1978年北京西城区半导体厂工人。
1978~1982年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经济系学生。
1982~1984年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教师。
1984~1988年美国匹兹堡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88~1991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讲师。
1991~1992年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讲师。
1992~1997年自由撰稿人。
1997年4月11日 逝世于北京。终年45岁。
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