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传统技艺 > 正文

三年坐缸百日妆佛 福厚长老金身塑成(9/12)

保存图片 2016-04-26 09:04:46  东南早报    参与评论()人
三年坐缸百日妆佛 福厚长老金身塑成
上一张下一张
数千信众前来瞻仰福厚长老肉身佛
图集详情:

三年坐缸百日妆佛六道工序塑金身

泉州崇福寺:福厚长老金身正式塑成

“如果不是亲眼看见妆佛过程,人们很难相信,眼前的这尊菩萨,就是曾经现实生活中的那位僧人。”3月16日,正月刚过,九华山肉身佛塑金身师傅吴德玉和同伴陈师傅挑了农历二月初八这个吉日,为福厚长老肉身菩萨完成最后一道妆佛工序——贴金箔。

今年1月10日,泉州崇福寺、紫帽山普照寺举行福厚长老肉身开缸仪式。坐缸三年半,福厚长老肉身不腐,圆满修成金刚不坏之体,为近现代以来泉州又一尊“肉身菩萨(民间亦称‘肉身佛’)”。此后近三个月时间里,经消毒、刷漆、裹布、补灰塑形、上漆、贴金等六道工序,福厚长老金身正式塑成。早报记者有幸全程旁观传统塑金身工艺,记录百日妆佛细节。

【步骤】六道工序塑金身传统工艺全见证

常言道,人要衣装,佛要金装。在圆满开缸之后,九华山肉身佛制作服务队的吴德玉师傅和陈师傅,紧接着开始为福厚长老金刚不坏之体塑金身,即闽南地区所说“妆佛”。1月11日,福厚长老肉身菩萨被请入普照寺内一独立房间,由九华山的吴德玉师傅和同伴着手塑金身。

从事“肉身佛”制作三十余年的吴德玉介绍,塑金身步骤并不难,即将已经出缸的僧侣法体经消毒清理后,涂漆,再缠绕上两层纱布,然后在纱布上涂上土漆(即生漆),在漆风干之后,用瓦灰进行简短填补、塑形,而后再刷两层生漆至塑成的“肉身佛”表面,最后在最外层的“全身”贴上金箔,如此,“肉身佛”就塑成“金身”。

吴德玉表示,妆佛工艺并非九华山所独有,只是不同地区各有差别,“我们选用的生漆、瓦灰等材料,更原生态,制作工艺更接近古法。”不仅如此,在材料的配比上,吴德玉完全根据所在地的气候、湿度、气温进行调配,以更好地隔绝空气、防虫、抗潮。

【刷漆】涂漆防虫抗潮细白纱布过滤生漆

1月11日,吴德玉和陈师傅开始为福厚长老法体进行酒精消毒。房间里,福厚长老法体供奉于一张四方木桌上,吴德玉和同伴戴着口罩、身着工作服,用棉布蘸着酒精,为法体消毒。四个桌脚旁地板上,铺着一小堆防虫粉末。

趁着消毒间隙,吴德玉提着一小袋生漆来到屋外草地上,和陈师傅开始用白布过滤生漆。据其介绍,在整个妆佛过程中,需要反复涂漆。第一次涂漆就在酒精消毒后,用过滤后的生漆涂于法体两遍,而后裹上两层纱布;第二次涂漆在补灰塑形之后,用加入朱砂的生漆涂于法体;第三次在贴金箔之前,用加有桐油的生漆涂于法体,趁着生漆未完全干化之时,贴上金箔纸。

“生漆硬度强,抗潮能力强,还能防虫。”吴德玉和同伴打开一块白布,倒入生漆于中间,两人分别抓着白布两边,用一根小木棍握住白布转动,生漆经白纱布过滤滴入桶中。吴师傅称,此手工过滤虽然缓慢,可过滤后的生漆细腻无杂质。

1月14日,经两遍涂漆之后,吴德玉和同伴开始为福厚长老法体裹上纱布,“裹纱布是为固定其坐姿形态,同时也为补灰塑形做基础”。只见师傅们一手摊开纱布缠绕长老法体,一手用板刷蘸抹生漆将纱布固定于法体。纱布需裹两层,而后待生漆完全干透,才能进入补灰塑形工序。

【塑形】最难是填补塑形瓦灰需细碎成粉

“福厚长老法体是我见过出缸‘肉身佛’中,最为圆满的。”吴德玉表示,福厚长老的法体自然弓背盘坐,体态最好,出缸时没有一丝异味。在经两遍酒精消毒后,其法体更显完整自然,头发、胡须、指甲,甚至皮肤褶皱都清晰可见,这也为妆佛提供良好的基础。

吴德玉介绍,妆佛数道工序中,最难当属用瓦灰为法体进行填补塑形,“补灰不能改变长老面貌,要尽可能接近原貌,才是最自然、真实的肉身菩萨。”

1月27日,吴德玉带着从九华山老家带回来的瓦灰,和同伴开始为福厚长老法体进行补灰塑形。他们用大板刷,蘸着调配好的瓦灰,将法体全身刷灰,而后,用小板刷在下巴、眼睛、鼻子等处,一点一点补灰,使其表情更加自然、眼神生动。

吴德玉说,福厚长老法体圆满自然,几乎不需要经过大的修补,仅需对下巴、手臂、腿部等处进行简单修补,无需再将其塑泥。该工序中所使用砖灰、瓦灰,都是他和同伴在老家九华山购买的黑瓦(屋顶用),将其敲碎成粉末,后经几番过滤制成。

每刷完一遍瓦灰,都需等干透后,用砂纸抛光,使表面光滑平整。1月29日,三遍刷灰及塑形完成后,吴德玉再度为福厚长老法体涂上加有朱砂的生漆,“肉身不似木头,不吸水。所以漆刷上去不容易干。刷完灰,还需要再上两层漆,等漆干再贴金身。”

【贴金】金箔纸吹弹可破贴金需慎之又慎

立春前后,泉州城春雨连绵。空气潮湿,原计划于春节前完成的塑金身只能推迟。吴德玉和同伴回老家过春节,决定节后再返泉。春节期间,普照寺准备了吸湿器及干燥剂等,置于供奉福厚长老肉身菩萨的房内,以保持室内干燥。

3月15日,吴德玉和同伴返泉。傍晚5点多钟,两人刚到寺里用过晚饭,就提着板刷、生漆和桐油等材料,走进工作间,进行第三次刷漆。“这回刷漆,是为贴金箔做准备,趁着生漆将干未干之际,将金箔纸贴上身。”刷漆前,吴德玉先用砂纸再对福厚长老法体进行最后一次抛光、打磨。紧接着,两人又再度将生漆过滤,后兑入从九华山带回的桐油。“刷漆,就像是刷上一层保护膜。”吴德玉说,兑入桐油是为保证亮度,至于桐油配比,需根据天气情况考虑。

“明天二月初八,好日子。”春节刚过,吴德玉和同伴喜气洋洋,他告诉记者,特意挑了初八这个日子为福厚长老法体贴金箔。3月16日午后,在普照寺住持振宇法师的见证下,吴德玉和同伴开始最后一道贴金工序。

金箔纸是南京老牌金箔厂家生产的金陵金箔纸,薄如蝉翼,吹弹可破。开工前,吴德玉就提醒大伙儿,不要说话,否则容易将金箔吹掉。从手臂开始,两位师傅小心翼翼地打开包裹着金箔的宣纸,一张一张轻轻地将其贴上福厚长老法体。待全身贴完金后,用小刷子轻扫法体,使其光滑平整。

至此,妆佛圆满结束,福厚长老金身塑成。“没看过妆佛过程,跟他说这是肉身佛,人家都不信。”看着法体圆满的福厚长老金身,吴德玉满意地笑着,掏出手机拍照留念。

【人物名片】福厚长老

福厚长老,字今龙,泉州崇福寺首座,紫帽山普照寺监院。1919年6月出生于晋江青阳。13岁礼闽南一代高僧妙月和尚披剃,于泉州崇福寺出家,童真入道,秉性忠厚,沉静寡言。21岁受具足戒于福州怡山长庆禅寺。

长老一生戒行清净、精勤修学。“文革”期间,因不愿回俗,受尽艰辛磨难,后只身坚守崇福寺。为避障缘,于日常动静中缄默无言,唯于心中默持佛号。改革开放后,宗教政策得以落实,寺院得以逐步恢复,而长老早已形成了独来独往,与世无争,视万物平等而淡然之习性,与外界的交流,唯留合掌与阿弥陀佛之圣号而已,后辈皆号之为“密行尊者”。

【新闻回顾】

坐缸三年半肉身不腐开缸修成肉身菩萨

2012年农历六月初十日,崇福寺福厚长老应化已尽,安详舍报,世寿94,僧腊81。圆寂之时,长老吉祥而卧,数日之内,面色红润,犹如寐息。为感念长老恩德,崇福寺决定以“坐缸”之礼安排长老后事,请来九华山肉身佛制作服务队师傅朱国胜师傅,为长老封缸,后将供奉福厚长老肉身的莲花缸安奉于紫帽山普照寺祖堂内室。

经三年半坐缸,2016年1月10日,崇福寺、普照寺举行福厚长老开缸仪式。“开缸前,能否成就金刚不坏之身,是个谜。”当天上午,朱国胜和同伴谨慎打开高近2米的莲花缸,见坐缸中的福厚长老肉身不腐,十分欣喜,“长老已修成金刚不坏之体”。他们小心请出全身保存完好的长老肉身,长老体态自然,手指微翘,经简单处理,头发和指甲均清晰可见,手臂肩背等处皮肤仍有弹性。

经圆满开缸,福厚长老成为肉身菩萨。当天,师傅们为福厚长老披上袈裟后,供奉于祖堂内,供信众瞻仰。

日前,记者从普照寺了解到,寺庙正在规划建设祖师殿,供奉妙月师祖等崇福衍派诸位师祖德相,福厚长老金身也将暂时供奉于此,供信众瞻仰。4月26日,普照寺将举行祖师殿奠基仪式,与此同时,东南早报《妆佛》专题摄影展也将在普照寺里正式展出,34张展板,完整记录开缸、塑金身全过程。

崇福寺方丈理任法师介绍,普照寺与崇福寺一脉相承。普照寺为妙月和尚习武地,后妙月从普照寺应邀重兴崇福寺。福厚13岁时到崇福寺礼妙月和尚为师,17岁依其披剃出家,一直在崇福寺修行,曾任崇福寺监院、首座,其间,曾短暂任普照寺监院,重修普照寺。

理任法师表示,因崇福寺正在建设,福厚长老金身暂时供奉于普照寺。

根据规划,普照寺祖师殿将于今年动工建设。在落成之前,福厚长老金身将暂时供奉于普照寺佛堂内。

为保护福厚长老金身,该寺已在佛堂安装远红外线安全监控装置,同时订做玻璃佛龛。据普照寺住持振宇法师介绍,远红外线安全监控正式启用后,一旦有生命体进入监控区域,警报将第一时间响起。

揭秘肉身佛

肉身佛三部曲不腐还需靠修行

去年3月,匈牙利博物馆展出一尊千年佛像,内藏有一名高僧遗骸,后经我国文物部门确认,该佛像系福建省大田县吴山乡阳春村1995年被盗的章公祖师像,由此引发阳春村村民跨国追索行,再度引发人们对于肉身佛的关注。

在“泉南佛国”泉州,作为佛教文化传入较早较集中的地方,泉州多地供有肉身佛。作为近现代又一尊肉身佛,福厚长老金身自开缸之日到塑成金身,揭开近现代肉身佛制作的层层面纱。

闽南肉身佛

往生前一个月禁食

圆寂后肉身与空气隔绝

“与古埃及木乃伊不同,泉州呈现坐姿的神秘肉身佛,源自民间的崇拜。”泉州文史研究者朱彩云介绍,泉州的肉身佛,大多是一个平凡人,生前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或施药济世,或修桥筑路等,死后,人们舍不得将其肉身火化,就将其肉身用泥塑之,形成一具独特的真身佛。

根据民间相传,泉州多地供有肉身佛。东南早报曾以《泉州再现“肉身佛”姐妹肉身菩萨两百年不腐》专题调查报道泉州本土肉身佛的传奇和传说,走访、报道德化九仙山永安岩史公祖师金身取舍利子塑成,德化赤水狮峰岩陈公祖师金像,相传也是肉身佛。南安水头镇埕边村双灵寺,殿堂供奉的两尊菩萨是200多年前一对高氏姐妹的真身塑像,名叫“榜娘”和“瓜娘”。

那么,泉州肉身佛制作与九华山肉身佛制作工艺是否相同?朱彩云介绍,一般情况下,其人死之前,感觉大限将临,会先开始不吃不喝,或吃喝得极少,体重锐减,身体消瘦。死后,肉身风干,通过各种民间流传的防腐处理,如泥塑等,塑成雕像。“日常香烛的供奉熏陶,也有利于肉身佛的保存。”她说,当年有老先生介绍,为了让尸体不腐,古人会特意用漆、纱布、桐油灰等密封十八层。

中国药学会药学史分会副主任委员梅全喜认为,死前会不吃不喝这点对于尸体的保存并没直接关系,但是死前将胃肠内的食物、粪便等排净,微生物会相对较少。

泉州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崇福寺方丈理任法师回忆,福厚长老在往生前,近一个月里,几乎没有进食,就连水都没喝。念其恩德,崇福寺决定以“坐缸”之礼安排长老后事。经三年半坐缸,修成肉身菩萨。

肉身佛师傅

坐缸、封缸、开缸

能否成就还需靠修行

在网上搜索“肉身佛”,可跳出近千条相关内容,但人们仍觉得“雾里看花”,对于肉身佛始终有一丝神秘感。在九华山肉身佛制作服务队队长朱国胜看来,成为肉身佛说起来简单,就是坐缸,封缸,开缸。

据其介绍,九华山有僧人圆寂后“坐缸”的殡葬习俗。僧人圆寂后,就由帮圆寂僧侣塑制肉身佛的人,根据祖上流传下来的办法帮其“坐缸”,即在坐化缸底铺一层石灰,其上加盖一层木炭,将法体盘坐装殓其中,再填充碾碎的木炭、檀香等,然后用另一个同样口径的缸倒扣,以木炭填满至没过头顶,盖上顶盖,用石灰与桐油的混合物黏合三段缸体的缝隙。待三年半以后开缸,如果缸内的僧侣颜面如生、肉身不腐,他们就会被塑成“金身”。

朱国胜通过自己多年经验分析,肉身不腐与空气、水分有一定关系。他解释,在缸底部铺的石灰、木炭等,吸收了法体内的水分。把缸密封起来,也让圆寂僧侣的“法体”不再接触空气、水分等,让法体有了“不腐”的可能。

“虽然过程简单,但能否肉身不腐还需看个人修行。”从事肉身佛塑制30余年,经朱国胜、吴德玉两位师傅完成的肉身佛不到10尊。

■相关链接

九华山名列四大佛教名山,“肉身菩萨”是九华山的特色之一,山上现存6尊“肉身菩萨”,其中,“开山祖师”地藏王菩萨的肉身,据传被封于缸内,置于塔中,不可见真身。而广东南华寺则供奉有禅宗六祖唐代慧能大师肉身,被认为我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尊肉身佛。

据报道,广东省考古学家徐恒彬曾对六祖慧能真身佛像做过研究,他在《南华寺六祖慧能真身考》中分析,六祖造像的确是以六祖慧能的肉身为基础,用中国独特的造像方法夹纻法塑造:慧能圆寂前,身披袈裟,双腿盘屈,打坐入定,不吃不喝,使体内营养和水分逐渐耗尽,最终坐化圆寂。然后将遗体放在两个盖密的大缸之中的木座上,座下有生石灰和木炭,座上有漏孔。

经过相当时间后,内脏和遗体上的有机物腐烂流滴到生石灰上,不断产生热气,水分被吸干,变成坐式肉身干体。然后进行塑造,先上香泥,其次加布,再以铁叶、漆布固颈。造像人是慧能弟子,对他的音容笑貌、气质神态有深刻的了解,故造像栩栩如生。

1954年,慈航法师圆寂,弟子遵其遗嘱,将其放进缸里,人呈跏趺(盘腿而坐,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状,并在座下及全身周围,垫上炭屑和石灰,然后在上面再倒扣一个同样的缸密封。三年后开缸,缸里出现了一汪水,肉身完整,并举行装金的工作,此为台湾第一尊肉身菩萨。

本期执行:早报记者颜雅婷潘登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