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传统文化 > 正文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相信青年的力量”民艺传承方案征集计划优秀方案陈述会侧记(2)

2016-10-04 21:54:05    中华网文化  参与评论()人

年的力量”民艺传承方案征集计划优秀方案陈述会侧记

布依族的蓝靛除了自己种植外,还有完整的市场体系。布依族从生到死,都离不开蓝靛衣物。与其他植物染色相比,蓝靛有色彩稳定、工具简单的优点,这也是蓝靛能一直生存至今的原因。韦祥龙希望能让濒临失传的民艺回归日常生活,而不是困于博物馆内。现在,他正在为只掌握在古稀之年的老匠人手中的织布机工艺的保留而四处奔波。

安顺地戏(屯堡文化)传承方案

年的力量”民艺传承方案征集计划优秀方案陈述会侧记

安顺地戏1980年代就已经走进北京广州等城市,甚至走出国门,远赴来到韩国日本巴黎等各国演出,具有良好的演出生态和商业循环。

年的力量”民艺传承方案征集计划优秀方案陈述会侧记

目前能够完整雕刻地戏面具的艺人非常稀少,如果没有动力来传承,在生存与传承出现矛盾时,传承就会非常困难。而地戏的雕刻与生活存在一定距离,在商业转化方面存在困难。为了解决生存困境,方案计划举办展览讲座演出、扩大宣传,和专业人士合作,把地戏改编成大型舞台剧,通过面具展览扩大雕刻艺人的市场价值,借助IP热的东风,将安顺地戏的故事改编成图书和玄幻类作品。

闲云夏布推广计划

年的力量”民艺传承方案征集计划优秀方案陈述会侧记

闲云夏布工作室创始人四把刀分享了闲云夏布的创作经历和困境。在他的家乡万载,织工平均年龄五十多岁,最大七十多岁,人数从13年的一百五十人,降到15年时的百人,现在已不到百人,年产量也从民国鼎盛时期的八十万匹降到现在不足千匹。

年的力量”民艺传承方案征集计划优秀方案陈述会侧记

夏布这种传统面料的推广需要产品作为依托,近代夏布没有进入国人生活,只是作为配布出口日韩。四把刀希望能增加夏布的曝光率,让夏布进入更多年轻设计师的视野;夏布的资源和织工正在被花布侵蚀,急需资金支持开发夏布产品;此外,他还希望能在村庄里开办夏布工坊,让农村手艺留住农村人,吸引年轻劳动力回流;他还希望开创新的窗口,让更多的人接触到夏布。四把刀的目标是扭转夏布不健康的生态,促进夏布市场化,让夏布的织工即使不是非遗传人,也能从夏布纺织中获利。

尚逸工坊——虹关的墨,不能只藏在故宫里

年的力量”民艺传承方案征集计划优秀方案陈述会侧记

尚逸工坊为我们讲述了婺源虹关徽墨的悠久历史。五代十国时期,制墨大师奚氏父子来到古代的徽州,发现当地的松树是极其出色的制墨材料,南唐后主李煜对成墨十分喜爱,提拔奚家父子为墨务官,并赐姓为“李”。南朝灭亡后,李氏的制墨技艺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中,成为了徽墨的起源。婺源原本属于徽州,解放后归于江西。故宫保存的几百块古墨中,有四十八块属于虹关村。晚清民国时,虹关古墨的墨号遍布各地,从康熙年间一直流传至今。